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北京地铁的退休教师“以不当行为逼迫小姑娘让座”的新闻在热搜上持续发酵,且舆论矛头几乎无一例外地齐指那位退休教师,甚至不少人要求将老先生“刑拘”而不是仅仅“行拘”。
视频中老先生的做法的确欠妥,不仅语言中戾气十足,动作也相当下作甚至下流,引发公愤也是咎由自取。
然而,我总感觉,这类不靠谱老人的极端行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十多年前,我曾在公交车上亲眼目睹过数起老人采取不当的方式逼迫年轻人让座的事件。但是,这在石家庄公交的大背景下,实属个案。
近些年,类似个案在这座“幸福感”极高的城市中鲜有所闻,相反,我接触过的老年人大多温文尔雅,而年轻人也大多知书达理。
言归公共交通。
先说地铁。我几乎每周都要乘坐石家庄地铁3号线和2号线去探望母亲。在窗明椅净的车厢里,经常发现老年人婉拒年轻人让座的善意。一位老先生对一位欲让座的小伙子说:“你们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路上好好休息。我们老了,又没什么要紧事,就是买买菜、钓钓鱼,多站会儿还能锻炼身体。”
很多老年人都能严格遵守地铁关于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不得使用石家庄地铁“老年卡”的规定,自觉自愿地晚出门、早回家,为年轻人留出足够的通勤休息空间。
我的邻居王老师对我说:“无论双休日还是工作日,我都会避开交通高峰期出门。时下的年轻人工作紧张,经常节假日加班,而且很多人会主动为老年人让座,但我感觉非常不好意思甚至难堪。人家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咱不能倚老卖老让年轻人作难和受窘,他们太不容易了。”
再说公交。虽然石家庄公交没有工作日高峰时段不得使用“敬老卡”的规定,但我眼里的不少老年乘客,都能克服“醒得早,出门早”的习惯,自觉不在早晚高峰乘坐公交车,以避免年轻人主动让座;甚至连车上的“爱心座”,老年人也时常宁愿让其“空空如也”,甚至主动请年轻人入座,以求得心理上的慰藉。
“一叶”岂能“障目”,只要睁眼静观现实,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体会老年人的善良和年轻人的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