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能够感受温度,排出异物,分泌黏液。随着年龄增长,黏膜功能下降,容易破溃疼痛、干燥、烫伤等,日常生活中应及时养护黏膜,保护好这道身体屏障。
口腔黏膜——小妙招缓解溃疡疼痛
老年人容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黏膜破溃疼痛,可以通过几种方法缓解。
按揉手脚:手握拳,找到中指尖与掌心接触的位置(劳宫穴);两脚相对,找到内踝下的小坑 (照海穴),用拇指反复按压这两个穴位,每次5分钟,早晚各一次,可有效缓解反复性口腔溃疡的疼痛。
敷维生素:将1~2片维生素C药片(或维生素C泡腾片)压碎,撒在溃疡表面,闭口片刻,每日两次,效果明显,不过会有刺激痛。
冲服奶粉:取一汤匙全脂奶粉,加少许白糖(根据身体情况酌情添加),开水冲服,每日2~3次,一般两天左右溃疡症状可消失。
浓茶漱口:浓茶具有收敛作用,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预防口腔溃疡,平时要保持口腔卫生,少食辛辣等有刺激作用的食品,避免口腔黏膜损伤,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急躁、大便不通等容易诱发口腔溃疡的因素。
鼻腔黏膜——提前预防干燥出血
若鼻腔黏膜长期干燥、毛细血管曲张,挖鼻、揉鼻、咳嗽、打喷嚏时容易引起出血。
按压鼻翼:鼻出血时首先保持冷静,以免过度紧张升高血压而加剧出血;身体略前倾、稍低头,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钟,有助减少出血。控制不住出血或短期反复鼻出血,应尽快就医。
不要抠鼻:鼻黏膜遍布黏液和纤毛,具有清洁作用,基本可以将吸入鼻腔的脏东西排净,随意抠鼻容易破坏黏膜功能。
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A可以保护黏膜上皮,增强局部抗感染能力;同时补充维生素B2,有助促进细胞代谢、新生。
喷鼻保湿: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鼻,不仅能保持鼻腔湿润,还有助预防流感等外感疾病,减少急慢性鼻炎的发生。
环境保湿:经常开窗通风,酌情减少使用空调、地暖等,以免环境过于干燥,适当使用加湿器等改善空气湿度。
食道黏膜——饮食宜与体温相近
食道壁是一层非常娇嫩的黏膜,只能耐受大约50℃~60℃的食物,超过此温度就容易烫伤黏膜。如果经常吃烫食,黏膜反复损伤,来不及修复,还可能形成浅表溃疡,甚至进一步变化。
建议老人平时多吃与体温相近的食物,有助延缓肠胃老化。日常饮水温度以18℃~45℃为佳,过热的水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冬天也不建议饮水超过50℃。
若老人比较怕冷,可以吃些姜、胡椒、肉桂等性质温热的食物,既不损伤食道黏膜,又有不错的保健功效。
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促进排痰
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能够促进排痰。
黏膜保湿:房间湿度保持在50%~60%,定时开窗通风,有助保持呼吸道黏膜状态,帮助排痰。
饮水稀释:经常咳嗽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程度脱水,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黏稠度,多饮水可湿化气道,稀释黏稠的分泌物,使其更易咳出。
活动增幅:鼓励老年人通过走路、慢跑、唱歌等自主活动,促进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
扣背震荡: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两小时叩击背部,震荡可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松脱。方法:双手并拢弯曲呈杯状,手腕发力从肺底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每个位置连续拍30秒,每侧3~5分钟,每天2~3次,力量适中,以免老年人因偏瘦、骨质疏松等原因受伤。
据《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