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创办公益餐厅义务供餐30余万人次

一顿热乎饭吃出幸福滋味

2024年06月28日

  本报记者 张可心

  通讯员 赵志忠

  这几天,沧州献县的刘素青格外忙碌,她和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排练节目。6月30日,他们计划在敬老服务中心举办文艺活动,迎接党的生日。

  在沧州献县提到刘素青,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今年61岁的刘素青,是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也是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从2017年到现在,她和敬老服务中心的几十名志愿者,为老年朋友提供了30余万人次的免费午餐。

  十多年前,刘素青就开始做公益。朋友跟刘素青说,外地有专门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午餐的助老餐厅,刘素青一听动了心。她把这个想法和几位一起做公益的朋友说了,大家都觉得助老餐厅不错,能真正帮助老年人。“有要捐面的,有要捐菜的,还有要捐设备的。”刘素青说,还有人直接捐了钱。没多久,刘素青要建敬老服务中心的消息,就在县城传开了。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5月,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终于建成。如何为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刘素青经过了深思熟虑。她说,早饭和晚饭,家人一般都在家,老人吃饭不愁。年轻人上班去了,老人的午餐就成了问题,所以大家就把免费餐的时间定在了中午。

  “第一天,来吃饭的老人并不多。”一天早晨,刘素青碰到一位老人在吃早点。老人念叨,孩子们白天不在家,天天中午不知道吃啥。刘素青热情地和老人说,可以去敬老服务中心吃饭。老人一听,说了句:“那可不行,上那吃饭都是没人管的,多给孩子们丢人啊。”刘素青恍然大悟,原来老人们还有这样的顾虑。随后,她笑着和老人解释,敬老服务中心就是为了给老人提供方便,可以约上老朋友、老邻居一起来。第二天中午,那位老人就来吃饭了,还非要塞给刘素青50元钱,说是为敬老服务中心作贡献,这样他才好意思每天来吃饭。

  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来吃午饭的老人越来越多,来帮忙做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刘素青说,现在志愿者有20多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早晨7点,他们就早早赶来准备当天的午饭。

  71岁的韩立秀是这些志愿者里的“能耐人”,身体好,做饭好,承担起了很多任务。“身体好的老人能来敬老服务中心吃饭,身体不好的,打个电话,韩大姐就会骑车送过去。”刘素青说,70多岁的卢金华,曾经也是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几年前摔了一跤。每当敬老服务中心蒸包子或者做新鲜样式的饭菜,韩立秀就会给卢金华送去。86岁的陈俊生,除了雨雪天,每天都会到敬老服务中心吃饭。饭后,他都会帮着擦桌子、扫地。陈俊生常说,不帮着干点活儿,心里不舒服,“不让我来可不行,我在这儿,心里痛快。”

  2023年,刘素青任队长的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获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奖”荣誉称号。“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一顿饭而已。”刘素青说,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敬老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关爱。

2024-06-28 创办公益餐厅义务供餐30余万人次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0418.html 1 一顿热乎饭吃出幸福滋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