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者串门

我的名字叫“谢党恩”

2024年06月26日

  时间:6月24日

  地点:郑州市某干休所

  人物:谢党恩(77岁,退休干部)

  谢党恩自述:“七一”建党节快到了。每年“七一”,我的心情都特别激动。我也在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好好学习 努力报党恩

  1947年8月,我出生在河南省北部某地的一个村庄。

  3岁时,我刚刚记事儿。父亲对我说:“知道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吗?党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老百姓打心眼儿里感激党的恩情。咱家姓谢,所以给你起了党恩,就是要感谢党的恩情。”

  6岁时,我到学校读书学文化。父亲经常对我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能坐在教室读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你能坐在教室里读书,离不开党的关怀,你应该感谢党感谢祖国,决不能辜负你名字的含义。”

  从走进校门的那天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尽自己能力为党多做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

  从小学到中学,我在班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在班里一直担任班长,经常受到老师和学校的表扬。

  参军入伍 青春献给党

  高中毕业后,村里的征兵工作开始了。说起军人,我觉得这是个神圣崇高的职业。我从小看过不少战争题材的影片、书籍等,英勇顽强的解放军战士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一直激励着我。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所以我特别渴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与父母商量,我决定报名参军。经过体检、政审等,我终于穿上了军装,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走进了军营。在部队,我不怕苦、不怕累,在紧张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自己。我苦练军事本领,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过连队的嘉奖。第3年,我通过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实现了由一名士兵到一名军官的转变。

  军校毕业后,我先后在基层担任过排长、连长等,后来在一所军校担任了5年的学员队政治教导员。

  我平时注重对学员进行军队党史教育、军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军人价值观荣誉观教育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毕业分配问题上,全队学员纷纷表示,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的边疆哨所去实现人生价值。

  由于工作突出,我也多次被学院及上级评为“优秀政工干部”。我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许多成为部队的骨干力量。

  后来,学院缺少政治理论教员,我又调到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有基础,我在教学研究方面很顺手,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02年,我正式退休。

  安享晚年 心中歌颂党

  退休后,脱离了紧张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轻松了很多。每天,我都会到干休所读报学习、休闲娱乐。由于年纪还不大,我主动发挥特长,积极配合干休所开展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休所组织退休干部参观游览,我是保障组的成员;干休所组织棋牌比赛,我既担任裁判员又是参赛队员……

  我担任着老干部党小组组长,老同志们遇到困难都愿意跟我说说。有两位年过八旬的老夫妻,他们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老先生身体不太好,行动也不方便。有一次,他在卫生间不小心摔倒了,老太太一个人扶不动他。这时,老太太就给我打了电话,我第一时间赶到他们家。我发现老先生摔骨折了,就立刻联系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等老先生稳定后,我才离开医院回家。老先生出院后,我每天给他打电话问候。后来,我与他们的儿子取得联系,按照家人的意见,把这对老夫妻送到了一家养老院。老两口在养老院安享晚年。

  在干休所召开的大会上,我曾多次被所长点名表扬,我也被地方的民政部门和干休所评为“先进军休干部”。

  如今,我的身体健健康康,生活无忧无虑。我和老伴每天不是一起去打牌,就是一起去游玩,要么就一起去唱歌,歌唱党歌唱祖国,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时,我和老伴还会到子女家住上一段时间,帮助他们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子女们对我们老两口也非常孝顺,我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其实,幸福的生活都是党给的,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党和国家又非常重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这怎能不叫我打心眼儿里去感谢党,怎能不叫我愉快开心地去歌颂党。

  (通讯员李进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谢党恩的名字非常有意义。从参军入伍到考上军校,成为政工干部再到教学研究……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为了回报党的恩情。正如他说的那样,幸福的生活都是党给的,要感谢党、歌颂党。

  ■串门预约

  石家庄的明先生在故乡有一处老宅。这处老宅,他既难以割舍,又不想投入精力和金钱建设。下一期,咱们去他家串串门。

  ■串门回音

  独立空间 互不打扰

  辽宁喀左李海瑞:王先生盼望有个独立生活的空间,相信不少老年朋友也有同样的想法。

  我住的小区有200多户,大部分老年人与子女没有居住在一起。我了解,有些子女与老人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时各忙各的,互不打扰。逢年过节或周末,孩子们会到父母家团聚,这种形式真是不错。

  倘若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确实有诸多不便,我支持老年人应该有个独立生活的空间,只有这样才心情愉悦、健康长寿。

  石家庄李家琳:看了6月19日刊登的《我想有个独立生活的空间》一文后,我想对王先生说,既然买了大房子,又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那你们老两口就去住。独立生活空间是自己找的,儿媳妇说让你们住大房子也是份孝心,那就成全了孩子的孝心吧。

  换个环境住,不是坏事。从不熟悉的人到熟悉,都需要个过程,难道非得住在老地方吗?有福不会享,就别再抱怨没独立生活空间了。

  有时候,老年朋友别停留在老观念上了,活了大半辈子,换换新环境才是自我解脱的最好方式。

  保定安国张礼恒:既然买了新房,就是为了分开住方便,各自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和自由,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还可以保护各自的隐私。有了新房,何必让房子闲着,老少3代人继续挤在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难道不嫌别扭吗?

  我劝王先生,别再犹豫纠结,有了新房就要尽快分开住,早分开早安心。从长远来看,老年人和年轻人选择独立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何乐而不为呢?

  协商解决 舒适方便

  石家庄王银海:王先生想有一个独立生活空间,可以理解。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一家两三代人挤在一套房子里生活,确实很不方便。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许多人家买了两套房子,两代人完全可以分开居住。一家人之间没啥不能说的,王先生可以把心里话说出来,与儿子儿媳协商解决。

  山东庆云郑天峰:放在一般情况下,儿子儿媳早就搬进新楼房了!

  多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观念有所不同。王先生的儿媳之所以这样办,主要是两代人的感情深,儿媳孝顺。但无论如何,三代人在这狭小的空间活动是有些拥挤,闲置的房子太可惜了!王先生可以向儿子儿媳说明自己住老房子的好处,有很多的有利条件,是真的不想去新房,建议儿子儿媳他们去住新房。

  邯郸丛台区栾玉锁:读了6月19日《我想有个独立生活的空间》一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老人和儿媳同住,因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不同,久而久之,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最好分开住,双方都能保留各自的生活空间,距离还能产生美。儿子儿媳有了新房子不愿意搬走,在父母家里吃住,已产生了依赖,可以告诉儿子:“我们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住有诸多不便,你们不搬到新房,我们就搬过去住。”

  若是王先生留恋老房子,不愿住新房,就让儿子儿媳搬到新房去住。不要等他们自己主动搬过去,不妨先与他们打好招呼,等自己找好人和车,直接把他们的东西搬过去即可。要快刀斩乱麻,不要久拖不决,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24-06-2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70141.html 1 我的名字叫“谢党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