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老年报》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可读性强,我作为忠实读者,每期必看。有时,我还向老年报投稿,发表过《王立山 擅长一笔“空心字”》《日子越过越红火》 等文章。
一天,我在老年报上看到一则“帮助出书”的启事,便打电话咨询,并简要说明了意图。接电话的是张兰荣老师,她得知我喜欢收藏铜墨盒,计划出一本挖掘其背后历史故事的书,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好的新闻线索,当即表示,可以跟新闻部记者沟通此事。
第二天,我就接到了杜雅楠记者的电话,约定在2024年2月2日下午见面。当时,她正在感冒,发低烧、咳嗽,但仍然戴着口罩坚持前来采访,令我非常感动。我向杜记者介绍了铜墨盒的来龙去脉以及我的收藏情况。铜墨盒除了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外,还因其上雕刻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还有人把重大历史事件刻在铜墨盒上,使其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每一方墨盒背后,都蕴含着文化价值。我收藏铜墨盒,并不是想待价而沽,而是追溯其历史,认真研究每一方铜墨盒蕴含的文化价值,撰文与广大读者共赏。杜记者了解到我20年来收藏铜墨盒的经历,并精心写成报道,在老年报头版发表了《曹玉想 挖掘铜墨盒背后的故事》。
老年报给了我许多精神营养,让我受益匪浅。 曹玉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