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曾国藩的后人成了维新派

2024年04月15日

  洋务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中兴名臣们起了重要作用。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腐朽落后的清廷已严重束缚了国家的发展,他们对于改革国家体制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在朝廷中的守旧派眼里,要保“大清千秋万代”还得靠祖宗成法。因此,在洋务派推动很多洋务工作时,守旧派往往各种反对。作为洋务运动中积极推动一方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及其家人对守旧派的不满也日益增多。

  除了思想上格格不入外,曾国藩对清廷的态度十分微妙。之前为了绞杀太平天国,咸丰帝亲口许诺:“克金陵(南京)者王。”但等曾国藩率湘军打下南京后,他仅仅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虽然曾国藩极力表现出自己不贪图过大的政治权力以安统治集团的心,但他内心对这些不公正待遇是很不满的。

  曾国藩对上的恶感多少传递给了子孙,最典型的是长孙曾广钧。曾广钧才华横溢,少年得志,他在数学上很有造诣。1889年,曾广钧入京会试,考中进士。和曾国藩当年一样,他也进了翰林院。这样一个思维开阔的人,自然跟守旧派谈不到一块去。曾广钧和他的几位弟弟是维新派,支持或参与变法,他和梁启超、谭嗣同也交往甚密。

  除了曾广钧外,曾国藩侄孙曾广河也对维新派深感兴趣。作为在洋务派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曾广河,一生喜爱西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籍,广泛吸收“西学”知识并鄙视科举。这些心怀大志又在洋务运动的熏陶下成长的年轻人,早已对腐朽不堪的清廷不抱希望,在他们眼里,这个腐朽的体制必须变革,最好是完全的变革。

  当然,真正激发这些人彻底倒向维新派的,是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曾广钧奉旨“记名”出使大臣,钦派湘鄂49营总翼长,统领5000人去辽东与日军作战,但后来因清廷求和停战而没有发挥作用。而目睹了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丧权辱国,曾广河深感清廷“腐败已极,非变法难自救”。

  在此内忧外患之际,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开始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些举措让晚清有识之士眼前一亮,纷纷加盟或支持维新变法。但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旧势力反扑下,这场戊戌变法仅仅103天就宣告彻底失败。除了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外,其他的维新派也遭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

  曾广钧幸亏其母郭筠安排其先行出京去了南京,才免遭慈禧整肃。曾广河曾劝谭嗣同逃走,但谭嗣同拒绝逃走,后来谭嗣同遇害,曾广河自责当时没有力劝其逃走,遂服毒自尽。据《国家人文历史》 郭歆/文

2024-04-1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62155.html 1 曾国藩的后人成了维新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