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读者茶座

通过“银发知播” 感受“银发力量”

2024年03月11日

  “妈妈直播教别人种地,赚得比我工资高。”日前,江苏邳州的小马在社交网络发帖称,母亲杜祥芹种了几十年大蒜,是个种蒜能手。最近,她在直播中找到了乐趣,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知播”,此事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兴趣。

  近年来,一批“银发知播”借助微博与短视频,在“没有墙壁的教室”里传播知识,他们中既有普通的退休电工、教师、农民,也有专业权威的海洋地质学家、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古代文学教授。在俘获了众多粉丝的同时,他们的热情更是感动了许多人。

  中工网:头发白了,心态依然年轻;语速缓慢,讲述依旧精彩。因为阅历广博、功底扎实,“银发知播”的课堂更具魅力和感染力。感受到学习的美好、探索的价值。近年来,知识短视频大大拓宽了传播知识的渠道,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受到广泛欢迎。这些老人构建了一个个“没有围墙的学校”,让无数网友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短视频平台的风格,让知识更接地气,甚至提升了视频直播时代的文化内涵。

  “银发主播”成为“知识顶流”,折射公众对知识的渴望。难能可贵的还在于,这群老人退休后主动学习技术、利用技术、玩转技术,把“年老”的经验和知识用“年轻”的形式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也为更多老人树立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榜样。

  《大众日报》:在不少视频平台,“银发知播”成为征服互联网“顶流”,可不只是展示了互联网对老年群体的强大包容度。60+、70+人群在新媒体平台上与青年进行交流、知识输出,就是“反向社会化”的一种有力呈现。银发网红、银发知播的确不是快时代的“主咖”,但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知识储备、超强的个人特性,无形中树立了专业性强、可信度高、令人倍感亲切的网络“人设”,而他们独特的知识价值有力地填补了当下互联网文化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泛娱乐化的成分,带动了各圈层联动输出正向内容,优化了网络社会的环境与结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发知播”群体勇于跨越数字鸿沟,完成了从“数字难民”到“数字新移民”的身份转变,更提示我们年龄从来都不是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的症结或阻碍。人生并非按部就班的固定轨道,而是一片广袤无垠、生机勃勃的旷野,任何年纪都可以在自己的旷野中爆发出蓬勃生命力。

  洛报融媒: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在含饴弄孙的生活之外,越来越多身体尚可、有一技之长的“新老人”,还想继续发挥余热。除了“银发知播”,还有博物馆里的志愿讲解员、社区里的兼职工作者等,他们尝试的舞台越来越大。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应当为老人营造更加友好的环境,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时光不老,夕阳正红。向每一位不断发光发热的老年人致敬,期待更多老年人能够不受年龄限制,勇于尝试新事物,在更大的人生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享受快乐人生,书写更多像“银发知播”这样的“出圈”故事。

2024-03-1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8161.html 1 通过“银发知播” 感受“银发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