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往昔

拜年往事

2024年02月26日

  上世纪80年代,我妻子的父母和亲戚都生活在农村。按照当地习俗,正月初二女儿女婿要去娘家拜年。由于我的父母和几个亲戚都在外省市,无法当面拜年,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问候,所以,正月去妻子娘家拜年,就成为我们这个小家庭的重头戏。

  所谓重头戏,一是要拜访的亲戚有10家之多,都要带上拜年的礼品。当时拜年的礼品很简单,一家只送一盒或两包点心(家乡叫果子),大舅爷和二舅爷家还要各加一瓶白酒。尽管亲戚多,但只要是去拜年,就不能空手,或多或少也要送一些礼品。当时家乡有一句俗话:“拜年不拿果子,糟践亲戚。”为此,我们年前就开始买果子和白酒等礼品。为了携带方便,我还焊了两个铁筐,挎接在自行车后托架两侧,妻子还要准备足够的压岁钱。二是路途较远。岳父母家距我们所住的城里约十几公里,途中要穿过4个村庄,交通不便,只能骑自行车走土路。道路坑坑洼洼,还要带上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

  正月初二,我们一家4口早早起床,6点就吃完早饭,踏上赴妻子娘家的拜年之路。我的自行车驮着两筐果子和白酒,妻子的自行车一前一后驮着两个孩子。过路人不时投来惊诧的目光,有人还打趣地问:“驮这么多果子,这是上哪儿卖货去呀?”妻子回应说:“上孩子姥姥家。”随后,路人和妻子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颠簸地骑行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先把礼品都卸在岳母家,简单寒暄几句后,我和妻子便带着孩子、拎着果子,抓紧走访9家亲戚,因为农村的风俗是不许下午拜年。带孩子是为了多挣点儿压岁钱,当然对方如果有小孩,妻子也会送些压岁钱(那时一般都是给1元钱),但我家有两个孩子,最终会多赚一些压岁钱。

  午饭都是在岳父母家吃。为了这一天,岳父母煞费苦心,年前赶集备了许多年货,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两个孩子在姥姥家,都不拿自己当外人,看到满桌香味诱人的饭菜,胃口大开,一改之前在别人家的拘束,大口地吃了起来,姥姥看到外孙和外孙女的吃相,不由得脸上笑开了花。

  吃罢午饭,休息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告别岳父母,踏上归程,岳父母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村口。两个孩子眼含泪花,两只小手不停地向姥姥摆,示意姥姥快回家。我远远望去,岳母也在不时地用衣袖抹去惜别的泪水。

  如今,岳父母早已作古,我们虽然不用再为拜年而奔波了,但那时拜年的艰辛、乐趣以及浓浓的亲情,却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陈晓明/文

2024-02-2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6610.html 1 拜年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