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的春节,我是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白音图盖边防哨所度过的。有一年大年初一,尽管天气寒冷,我们全体指战员依然兴高彩烈地整齐列队,欢迎由旗政府副旗长丹巴带领的乌兰牧骑演出队,来我们哨所慰问演出。
上午10点,我们全体指战员在食堂大厅集合,丹巴副旗长热情洋溢地向我们宣读了慰问信,并赠送了慰问品:5坛奶酒、两只烤全羊和3箱苹果。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主持人宣布:“现在,由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代表旗政府和全旗各族人民,为白音图盖哨所的指战员们做慰问演出!第一个节目:歌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乌兰牧骑的演员们身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那高亢悠扬的旋律,那轻盈曼妙的舞姿,吸引着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第二个节目,是《草原英雄小姐妹》插曲,大家入神地聆听着由3位小演员天真稚气的童声演唱:“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歌声未落,便响起一阵掌声。传统的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是必不可少的歌。不过,男女演员是用蒙汉双语演唱的,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引起人们对英雄深深的敬仰。乌兰牧骑的姑娘们表演了欢快的《安黛舞》《挤奶舞》,赢得一阵阵掌声。男演员表演的独舞《雄鹰》,如鹰击长空,跳跃飞腾,气势雄浑,给人鼓舞与力量。最吸引人的是蒙古族独有的“胡麦”,表演者神奇的发声让战士们惊讶不已。最后的压轴节目是《祝酒歌》,全场起立,大家举起酒杯,与歌唱者一起边饮边唱。当共同喝完杯中的奶酒,齐声道出“过年好”时,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之后,乌兰牧骑的姑娘们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向我们走来,逐一郑重地戴在每个战士的脖子上。
慰问演出结束了,我们目送着他们踏着积雪走下山去。这场春节慰问演出,不仅凝聚着军民鱼水情,也是民族大团结的体现。韩克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