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往昔

那些年 我们在教室抗寒

2024年02月19日

  1964年,我开始上学,到1971年初中毕业(那时候小学5年、初中2年),期间7年都是在豫北乡下老家同一所学校度过的。我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学校的教室都是一排排的尖顶瓦房。每个教室里面除了正面山墙上挂着一块木质黑板,就是被当作课桌的一溜一溜的长条木板,还有学生从家里带去的形状各异的板凳,既没有冬天的取暖设施,也没有夏天降温的设施。

  那时候,家家生活都不富裕,夏天相对来说比较好过,最难熬的是寒冬腊月。到了冬天,我们身上的棉衣、脚上的鞋都很单薄,戴棉帽的寥寥无几,有手套的几乎为零。不上学的时候,我们活蹦乱跳还不觉得怎么冷。可上课坐一会儿,就冷得有点受不了,双脚冰凉,握笔的手也被冻得不好使唤了。

  上课不大一会儿,老师拿粉笔的手也有点儿僵硬,板书写得明显不正常了。因此,老师放下手里的粉笔,让同学们也都放下笔,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鼓掌、搓手两分钟,接着把两只手交叉伸进自己的袄袖两分钟,以此缓解冻手的问题。与此同时,老师还让同学们坐着一起使劲跺脚,以缓解脚被冻的问题。像这样的土办法取暖,一节课要进行好几次。

  下课了,老师赶紧回办公室暖和去了,因为那里生着炉火。同学们就在教室里因地制宜,继续接受寒冷的考验。我们的办法就是齐聚教室后面,背靠着墙一字排开,然后侧向往一个墙角里使劲挤。大家嘴里“嗨哟、嗨哟”地喊着号子,一个个喘着粗气,拿出吃奶的力气,挤得不亦乐乎。不时有人被挤出来,又快速回到队伍后面继续挤。几个回合下来,我们便浑身发热,额头冒汗,浑身热乎乎的。原先冻僵的手,再握笔写字就灵活多了,原来冻得冰凉的双脚,不知不觉也不难受了。现在想起这个游戏,还觉得浑身来劲,活力顿生。

  那时候在学校,寒冷的冬天就是这样度过的。说来也怪,当年就是那样面对冰天雪地,同学们却少有生病的。即便是一个个被冻得脸蛋儿皴裂、耳朵红肿、鼻涕长流,可仍然朝气蓬勃,生龙活虎。

  多少年以后我发现,当年挨冷受冻不仅仅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财富——因为小时候吃过那样的苦,后来不论遇见什么恶劣的天气和环境,就全能轻松应对了。

  申德明/文

2024-02-19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5930.html 1 那些年 我们在教室抗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