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精品阅读

梁漱溟奔波劳碌过除夕

2024年02月07日

  民国名士中,梁漱溟的过年方式可谓特别,据说,他过年期间绝不看戏,甚至不许他的家人去看。这个长期在农村生活、体会过农民苦楚的鸿儒认为,看一场戏就花去几块钱,实在是一种罪恶。他选择的除岁方式,通常是奔波劳碌。

  1936年除夕,北平的戏楼热闹非凡时,梁漱溟正在赴广州作讲演的途中。路经上海,他造访了军事教育家蒋百里,“承留午饭,盘桓颇久,谈话甚多。”话题主要围绕着当下的紧迫时局。

  梁漱溟的务实,于此后数年的春节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国共合作后的1938年初,身为国民政府参议员的梁漱溟只身前往延安,与毛泽东就当前局势进行了两次长谈。回归途中,坐火车到开封时恰值除夕之夜,他一个人住进河南的旅馆,过了一个寡淡的春节。

  1939年2月初,梁漱溟在征得国共双方同意后,带了五六个朋友和学生,到豫、鲁、晋、皖、冀以及苏北等省市部分敌后游击区巡视,2月18日的农历除夕,他在日记中简短记道:“车过三原,晤赵戴文(山西省政府主席)于一花园中;晚抵洛川,途中落雪。”以后八个多月中,他走了50多个县市,食宿过的村、镇将近200个,于10月返回成都。其结论是:“总括起来,有三句话:第一句是老百姓真苦;第二句是敌人之势已衰;第三句是党派问题尖锐严重。”随后,他奔走于重庆、成都之间,联系一些知名人士,先后发起并参与创建“中国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0年初,梁漱溟觉得这两年与孩子相伴太少,遂于当年春节携二子来重庆北碚“休假”。名为休息,实则对北碚的各项事业作了一次全面考察。次年,梁漱溟将其在璧山县创办的勉仁中学迁来北碚金刚碑罗家湾。

  忧国之心,人皆有之。除了名士梁漱溟,普通百姓亦复如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趣事是,1941年除夕夜,奉行所谓“曲线救国”的汪精卫在南京颐和路汪公馆前张贴了一副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标榜自己为“三民主义”信徒。当晚,就有人在对联上略作修改:“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意思顿时截然相反。据说,从此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

  据《中国周刊》 周昂/文

2024-02-0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5190.html 1 梁漱溟奔波劳碌过除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