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赶路的时候,如果累了,会短暂停留,找个地方休息或吃饭,这被称为“打尖”。提供打尖的场所一般都是酒店、饭馆之类。不过,到了晚上,酒店、饭馆往往会打烊,就是关门、停止营业的意思。
打烊的“烊”原来写作“炀”,在方言里是炙燥的意思,也就是有火或热的意思。关于这个词的由来,也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打烊指熄灭酒店里的火。酒店全靠火来烹饪,做生意,把火熄灭,也就意味着一天的买卖做完了,准备关门下班了。也有人说,打烊其实是点火的意思。不过点的不是炉火,而是烛火。到了晚上,客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黑,看不清货了,买卖双方都不方便,于是掌柜决定收工。在收拾东西的过程中,需要点燃蜡烛来照明,这便是打烊。“烊”代表的是蜡烛。
这些解释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没有下面这个有趣。古时候的酒店、饭馆等售卖食物的场所,常常引来小动物的光临。到了晚上,伙计们会检查一下房间里有没有爬进来小动物,常常拿一根木棍敲一敲门窗,把它们吓跑。检查完之后,把门窗关好。这个“烊”呢,指的就是售卖食物的场所,“打”就是敲打的意思。
在商业发达的苏杭一带,人们又赋予了打烊一种新的含义。买卖人做买卖,都想日进斗金,多多发财,对“关门”这种叫法比较忌讳,因为关门有破产倒闭的意思。谁也不想整天晚上大声喊“关门、关门”。而那时候的营业收入基本上都是些散碎银子,晚上需要把它们熔化,铸成“大元宝”,店主们把这个叫打烊。这里的“烊”就有熔化金属的意思。这打烊的行为有点“招财进宝”的寓意,于是替代了“关门”的说法。
据《老年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