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者串门

孙子被欺负,我劝儿媳冷静处理

2024年01月24日

  时间:1月19日

  地点:唐山市高新区

  人物:黄女士(69岁)

  黄女士自述:一个多月前,孙子被一位女同学给欺负了。我和儿媳按捺住了发火的冲动,联系班主任老师将这件事搞清楚,并妥善解决了这场冲突。

  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小学一年级的孙子放学。见到孩子时,发现他两眼通红,额头鼓起一个包,显然是受了伤。我正要开口询问,孙子一边伤心地哭一边说出了事情原委。原来,在放学时,和孙子同班的一个女孩走在他前面,由于人多拥挤,女孩的鞋子被人踩掉了,她误以为是孙子故意干的,不由分说就抡起书包打了过来。书包重重砸到孙子的额头上,当时就肿起一个包。那个女孩一看孙子受伤了,担心事情闹大,撒腿就跑。当时,老师已经离开了,双方家长也没来得及沟通,孙子只能含着眼泪先跟我回家。

  小区邻居见到孙子的头上鼓了包,出于好意,纷纷给我和儿媳“献计献策”。有的人说:“你家孩子个头不大,性格又温顺,要想不受气,家长就别怕得罪人,得动点真格,为孩子撑腰。”还有的人讲:“堂堂大小子,受一个小丫头欺负,这口气不出,以后孩子就有罪受了。”除了几位“拱火”的邻居外,还有人建议我们先带孩子上医院仔细检查检查,让打人的孩子家长出医疗费。还有人主张让孩子联系几个同学,教训一下那个打人的女孩,好让她长点记性,以后不敢再欺负人了。

  孙子受伤后,我们没见到老师和打人孩子的家长,更没人站出来解决这件事。儿媳看到孩子受欺负,心里十分窝火,再加上邻居们七嘴八舌地鼓动一番,更是火上浇油。

  回到家后,气愤的儿媳要和我商量对策,想要找打人孩子的家长讨个公道。我虽然也生气,可现在还没把这件事理清楚,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误会,还是要先冷静下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再说。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儿媳的手机就响了,是孙子的老师打来的。在电话里,老师上来就把孙子受伤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她说,本来学生放学解散后,应该再留孙子观察一段时间的,可是由于一位家长找她有急事,她就赶忙去处理了。刚才那位女同学的妈妈给老师打来电话说,她家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当时孩子也只是想吓唬一下,谁知误伤了人。女孩到家后既后悔又害怕,一直不停地哭。老师提到,女孩的家长要了我们家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一会儿就带着女孩来登门道歉。

  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终于理清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儿媳也十分庆幸自己没有盲目行事。很快,女孩的妈妈联系上了我们,在电话那头,对方承认了她的女儿误打了孙子,并向我们诚恳地进行道歉。她说,对于女儿的任性行为,她不会惯着,孩子惹了事,必须要承担责任。听着这些饱含歉意的话,我和儿媳心中的怒火立刻就消了一大半,儿媳赶忙打圆场说:“其实也没多大事,孩子们还都不懂事。”可是,女孩的家长不愿意就这么算了,她非说要带着孩子给我们一家人赔礼道歉,还要跟我们一起带着孙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听到这里,我不愿再麻烦他们一家人,就想出了个折中的办法。第二天放学后,我让儿媳和女孩家长带着孩子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家把话说开了,这件事就算了结了。这个建议得到了她们的认可。儿媳又将这件事反映给了老师,老师也十分赞同我们的做法,并表示第二天见面沟通时,她也会到场。

  第二天,两位妈妈带着自家孩子,提着为对方孩子精心准备的礼品来到指定地点。此时,老师早已前来等候。见到小零食和玩具,两个孩子的仇也没了,怨也消了,痛也忘了,就像没事人一样,吃着可口的食品,玩着心爱的玩具。两位妈妈各自检讨了自家孩子的缺点,双方都对彼此表示了理解,这次会面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事后,老师也十分感慨地说,她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第一次见到如此圆满地处理孩子间纠纷的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孙子头上的包也消失了。他的年纪还这么小,在学校里,孩子之间发生碰撞、摩擦总是难免的,只要家长特别是老人能够冷静对待,妥善处理,最后一定能皆大欢喜。

  (通讯员艾立起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看到自家孩子受了欺负,在生气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头脑冷静,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决定。如果上来就针锋相对,只会激化矛盾。黄女士的孙子受伤后,一家人虽恼火,却保持着冷静,耐心了解事情原委。庆幸双方都是明事理的家长,在黄女士的建议下,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串门预约

  河南省的邢女士有两个儿子。多年来,她一直在郑州市照顾大孙女。如今大孙女需要到外地学习,而她作为陪读老人,需要跟着一起去,这让邢女士很不情愿。下一期,咱们去她家串串门。

  ■串门回音

  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栾玉锁:读了《骨折了才明白儿女的孝顺都在口头上》一文,感受颇深。父母生病,做儿女的都希望能在家照顾老人。陈国斌觉得自己卧病在床,儿女也不回来照顾几天,让他感觉孩子们不孝。其实这并不是儿女不孝,毕竟他们都在外地生活,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父母身边,有时候他们实在难以脱身。儿女请护工来照顾父亲,也是出于孝顺,不要再苛责他们了。为了早日康复,陈国斌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多些谅解 少些计较

  王银海:老人岁数大了,在外地工作的儿女应利用节假日常回家看看,特别是老人患病以后,儿女贴身伺候两天虽然帮不了多大忙,但对老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慰藉。从陈国斌的自述来看,儿女给找护工、从网上买菜,他们都是孝顺的孩子。快过年了,孩子们工作都忙又脱不开身,老人还是多些谅解吧!

  陈祖龙:老实说,陈国斌的儿女能为他请护工,用快递购置各种生活用品和蔬菜,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已经做得够好了。还奢望远在外地的儿女抛下工作、家庭,回家专门照顾他,说得好听点,这是为难儿女,给儿女添乱;说得不客气点,是有些“拎不清”。现实社会情况大家都明白,职场打拼不易,家中琐事繁杂忙乱,儿女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改变现实,便只能努力去适应它。陈国斌打算痊愈后和老伴多考察几家养老院,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我建议陈国斌不妨向儿女靠拢,卖掉石家庄的住宅,去孩子所在的城市居住,也方便儿女能就近照护老两口。

  改变观念 消除烦恼

  康昌清:读了陈国斌的自述,我有几点想法,首先,应消除怨恨与烦恼,摆正心态。子女因工作繁忙,不能亲自到床边孝敬父亲,而是采用电话问候、雇佣护工、网上购物等方式照顾,这并非不孝。其次,应改变观念。现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无数有志之士在天南海北不同岗位上报效祖国,年轻人不可能一直守在父母床旁尽其孝心。最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种养老模式可供选择。陈国斌计划晚年在养老院里养老,其想法是可取的,那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我相信,儿女们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回家看望陈国斌和老伴的,当然,老人也可以到子女家小住,一家人享受团聚之乐。

  李家琳:看了《骨折了才明白儿女的孝顺都在口头上》一文,真想对陈国斌说,不要再去抱怨孩子们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况且又离家那么远,儿女们找来护工,每天嘘寒问暖,足以见得他们的一片孝心。

  人老了,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保持好心态,尽可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儿女并不是非得守在老人身边才是孝顺,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多一份包容。知足者才能常乐,祝陈国斌早日康复!

2024-01-2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3512.html 1 孙子被欺负,我劝儿媳冷静处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