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忆往昔

修建莫索湾大渠

2024年01月01日

  1956年,15岁的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河南省青壮年军垦队,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石河子安集海。第二年冬,我参加了开发莫索湾的先遣队。我们背着背包,跨上槽子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奔赴莫索湾。

  这是一片亘古荒原,没有道路可走,一辆链轨车在前面披荆斩棘,趟出一条路。

  到达驻地后,我被分配到莫索湾工程队,没有住房,就地搭帐篷。寒冬腊月,被雪浸泡的手一碰到搭帐篷用的螺丝帽就被粘住了,一扯就撕下一块皮。寒冷的夜晚,帐篷里只有一个小铁炉,我和战友们轮流用梭梭和红柳枝烧火取暖。用水就更困难了,我们用大铁锅把雪融化后,捡出水中的梭梭枝和黄羊粪,一人一杯,用来洗脸刷牙。就这样,我们度过了初到莫索湾的第一个冬季。

  我们先要解决70万亩土地的水源问题,年终岁尾,修建莫索湾大渠的战斗打响了。我当选为突击队队长,带领战士们向冻土开战。当时的气温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战士们的头发、眉毛、衣服上挂满了冰雪,身上却热气腾腾,汗流浃背。

  我所在的工程地段是红胶土,红胶土一上冻,比石头还硬,十字镐挖下去,只留下一个白印,战士们有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有的虎口被震裂,一根根镐把被震断,一把把钢锹用得卷刃,可工程进度就是上不去。我心里很着急,于是想到了打擂台。我先挖土10立方米,当上了第一个擂主。不出意料,马上有15个人参加打擂台,功效立刻提高了80%。擂台赛使大家干劲倍增,最后,我们突击队完成任务192%,获得了一面战斗红旗。

  如何提高工效进度呢?我发现战士们烤火取暖的地方,坚硬的红胶土地被烤化了,这一现象让我灵机一动。在下班前,我组织一部分战友按照工程路线堆放树枝并点燃。经过一夜的烘烤,上面的冻土软了,第二天我们立即开挖,挖到地面1米以下时发现,冻土层没了,挖起来更容易了。

  就这样,我创造的“挖空冻土、下层掏暖土”的方法,传遍了修渠工地,各工程队纷纷效仿,工程进度一下提高了10倍。树枝燃烧后留下的地方黑乎乎的,犹如一只黑色的老虎,大家就给这种工作方法取了个美称,叫“黑虎掏心”。

  苦干、巧干、带头干,大家的劳动竞赛热情高涨,还说我可以与唐代名将罗成相媲美,送我一个雅号叫“小罗成”,并封我为擂主。

  “哗、哗、哗”水来啦!26公里长的渠道工程,经过一个冬天的鏖战,提前两天竣工了!胜利的喜讯像长了翅膀似的,从渠首传到下游的开荒工地。这一天,大渠上下,盼水、迎水的人们欢声雷动。有的提着马灯,有的举着火把,有的燃起堆堆篝火,一直等到深夜,谁也不愿离去。

  这一年春天,莫索湾二场播下了86000亩粮、棉。我们获得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交”的锦旗和自治区奖励的汽车、机床。我被评为农八师优秀共青团员,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授予“五四火炬奖章”。

  马太生/口述 陈玉民/整理

2024-01-0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51007.html 1 修建莫索湾大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