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我和朋友到鸣沙山月牙泉游览。
碧水黄沙两相映
月牙泉位于敦煌鸣沙山,是河西走廊瀚海中的一颗明珠。登上鸣沙山,放眼四顾,茫茫一片皆金黄,到处是沙丘,一眼望不到边。那些金黄的沙丘像硕大的绸缎,在天地间铺展开来,气魄壮观。正看腻了金黄,一眼便瞧见了山坳之中的月牙泉。那汪泉水,形如弯月,碧绿如玉,清冽见底,温婉可人。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如同美景绣在唐卡上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导游介绍,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此泉东西长约240米,南北宽窄不等,最宽处39米,深约2米,泉周芦苇丛生,将一汪碧水月形包围,势同拱卫。站在山顶远眺,整个月牙泉犹如镶嵌在西域大漠中的一块翡翠,静谧独处,仪态万方。
一弯新月嵌沙洲
走下鸣沙山,我和同伴来到月牙泉边的鸣月阁。此阁为一组仿汉唐的古建筑群,四层六方,气势恢弘。登上古朴的鸣月阁,凭栏俯瞰,月牙泉尽收眼底。我看过水光潋滟的西湖,澄澈碧透的纳木措,却从没见过月牙泉的水,泉水仿佛一块质地纯洁的美玉,没有一丝波澜。
泉边几株胡杨亭亭玉立,些许垂柳舞带飘丝,四周沙枣花香气袭人,野鸟在芦苇丛中时隐时现,一群群小鱼抖动着透明的尾羽,在翠绿的水草间欢快地畅游。漫步泉边,真想蹲下身去触摸那甘冽清纯的泉水,探寻这广袤沙漠戈壁之中泉存千年的奥秘。
沙泉共存亘古谜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广袤大漠中一对挚友。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不离山,沙不掩泉,漫漫黄沙,澄澄泉水,相守相伴,历经千年而不变。历来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却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
“千年泉水清如镜,千年风沙不掩泉。”这种神奇的自然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前来考察、破译。最终,专家给出了研究结论:地下有水源,故不干涸,由于泉水处于循环状态,故不腐坏。泉不被沙子填满的原因,主要是南北两面沙山高耸,山坳随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由于这种特殊的山形,环山洼地里的风会向上盘旋,虽遇强风而泉不为黄沙所掩盖。辽宁 钱国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