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儿时,家里来客人或是我们到亲戚家吃饭,妈妈总是叮嘱我们:“夹菜只夹自己面前的菜。”那时,家家户户都是四方桌,一桌坐8人。我们听从长辈的安排入座,吃饭时谨记妈妈的话,夹菜只夹面前的菜。尽管当时并不理解妈妈为何对我们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们一直照着做。后来我才懂得,这是吃饭的规矩:只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能越过餐桌的中心夹另一边的“过河菜”。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知书达礼和内在美的自然流露。妈妈从一点一滴着手,培养了我们的好习惯。现在想来,妈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事事充满了智慧。
如今,聚餐用的都是可旋转的圆桌,一桌围坐10人。每次带孙子外出聚餐,我总会对他说:“只夹自己面前的菜。若喜欢吃的菜不在面前,可以慢慢把餐桌转动过来再夹菜。若有人正在转动餐桌,不可逆转,待他人夹完菜后再转。若餐桌太大、太重,可小声告诉爷爷,爷爷帮你夹菜。”每次就餐,孙子都能按规矩夹菜,客人们常常夸他懂事。在赞赏声中,孙子也乐于同我们一道外出就餐,享受聚餐的乐趣。
一个周末,我们“带孙一族”各自带上孙辈,一起去户外活动。中午,我们一起就餐,整整三大桌。然而这时却花样百出:有个小孩见菜上来了,可能是饿极了,马上转动桌子,把菜转到自己面前,快速夹到碗里,大口地吃起来。孩子的爷爷小声对他说:“欢欢,要有礼貌!”那个叫欢欢孩子却大声嚷嚷:“我饿了,我就要先吃!”再看看另一桌,更为棘手的一幕上演了。有两个小孩面对面坐着,菜一上来,他俩都不约而同地要把菜转到自己面前,谁也不让谁。僵持中,其中一个孩子的爷爷强行把菜转向对面的小孩,而后他孙子便开始又哭又闹。另一个孩子的爷爷见状,便打骂自家孙子,哭声、打骂声乱作一团,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最后一桌,有个小孩见菜上来了,就迫不及待地趴到桌上用手抓着吃。这时,孩子的奶奶不但不加以教育和阻止,还任凭孩子随心所欲,自己喜形于色,仿佛如此便显得孩子活泼可爱,更显童真。众人只好紧皱眉头,默不作声。
回到家,我问孙子:“今天吃饭,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孙子答道:“有几个哥哥、姐姐抢着夹菜,太没有礼貌了,也不知道和朋友分享。还好爷爷以前就教会我如何礼貌就餐,今天中午,爷爷、奶奶们都说我是乖孩子,叫小伙伴们向我学习呢。”
《颜氏家训·勉学篇》有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规矩要早立,好习惯要从小培养,树要从小扶,人要从小育。小孩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管束,不能听之任之。把孩子养育成彬彬有礼的人,应该从像夹菜这类小事做起。
陈建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