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华文化变迁的见证之一。”戴锡文买来了《甲骨文小字典》《说文解字》等书籍。为了提高研究水平,他还通过网络与甲骨文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学习甲骨文没有捷径,就得靠死记硬背。”在研究甲骨文的那段时间里,戴锡文天不亮就起床对照着《甲骨文小字典》,在稿纸上一遍遍地书写练习。由于上了年纪,他每个字都得花费将近1个小时才能准确地背着写下来。那段时间里,他房间里的稿纸足足堆积了2米多高,凭着不懈的努力,戴锡文已经掌握了2000多个甲骨文字。
在掌握了甲骨文后,戴锡文决定手写一套更详细的《甲骨文字解》。“每一个甲骨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想将这些故事也记录在书中。”为此,每写一个字戴锡文都会翻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甲骨文背后的历史。在编写甲骨文“辽”字时,戴锡文通过翻阅历史书,了解到“辽”在商朝时期读为“尞”,是祭祀的意思,所以才由“木”“火”“止”三部分组成。戴锡文将从历史书上查阅的知识,全都记在了字典中。此外,他还特意引用不同时期的诗词,解释了“辽”字的演变过程。最终,这本分上、中、下三册的《甲骨文字解》在2021年编纂完成了。在《甲骨文字解》编写完成后,戴锡文还陆续用甲骨文“翻译”了《三字经》《滕王阁序》《百家姓》等20余部中国传统经典作品。
今年11月,戴锡文又用甲骨文写了一本《诗联汇编》。这本《诗联汇编》共包含了100多首诗,其中一部分是戴锡文自创的。
现在,戴锡文正在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他希望有一天能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学校,为孩子们普及甲骨文知识。“我想让更多孩子们在学习汉字时,也能了解每个字的起源,记住中国文字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