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刘智慧 一支笔写尽家国情

2023年09月15日

  本报记者 李峥

  最近几天,刘智慧的长篇小说《杜家纪事(上部)》完成,他想通过这本耗时15年长达17万字的著作,记录心中的乡愁,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感慨。

  今年75岁的刘智慧是石家庄市的一位退休干部。七八岁时,他曾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生活,后来跟随父亲前往内蒙古包头市,直到1987年来到石家庄。“1973年,我曾回过一次辽宁老家。当时我小时候住的四合院还在,读过的小学也没拆,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从家乡回来后,老家的一砖一瓦常常萦绕在刘智慧的脑海中。2008年,即将退休的刘智慧有了写书的念头,他想写一部关于一家三代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后生活变迁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东北小村庄,文中的四合院、主角学习过的‘鹤拳’,还有小镇上的沙尘暴,都是我曾住过的地方以及经历过的事情。”刘智慧说,在小说中,他以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环境为原型,塑造了杜云天、杜水川两个角色,故事从两位少年学习本领、父辈从事地下工作写起,记录了两代人正直勇敢,保家卫国的故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位主角参加工作,小说才算正式完成。

  刘智慧的小说环环相扣,伏笔重重,可要说最难的,还得是还原战斗中的真实场景。“在这部小说中,两位主角都上过战场,可我没经历过战争,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差点意思。”为了让这部作品有血有肉,刘智慧特地买了几十本经历过抗战岁月的老兵、名人的回忆录,多方查找资料,再结合自己三叔在张家口战役中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主角们浴血奋战的一幕幕。

  除了振奋人心的战斗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细腻的内心描写,也是刘智慧在创作中尤为重视的一点。“有时候我也会遇到创作瓶颈,脑海中一两个月都没什么灵感,想不好接下来该怎样发展故事情节。”刘智慧说,每到这时候,他就反复琢磨人物性格,构思出符合人物特点的新故事,用新的情节推动发展,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家庭故事,折射出人们在时代洪流中奋发进取的精神。

  如今15年过去,这部小说终于完成了,刘智慧感慨万千地说:“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整天盯着电脑屏幕,其中的疲惫不言而喻,可如果这部小说没有结局,我会感觉非常遗憾。”这两天,他已经在脑海中构思出了下部的故事框架,接下来,他打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为时间线,讲述两位主角与他们下一代的故事。

2023-09-1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39898.html 1 刘智慧 一支笔写尽家国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