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多彩地带

飘香的端午节

2023年06月21日

  晚霞 霍鹏铮摄于石家庄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我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五月节最值得回味。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东北农村,正处于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家里的生活条件差,似乎任何一个节日对孩子们来说,总有格外期待的理由。五月节叠葫芦、采艾蒿、吃鸡蛋和吃粽子,在我的记忆里最为鲜活。

  儿时过端午节,各家各户的房檐上都挂上几个五彩小葫芦,如纷飞的燕子,在半空中舞动着。五彩葫芦是将五彩纸折叠好吹鼓起来,小巧可爱,虽然不如现在端午节的葫芦漂亮,但随着彩葫芦飘起,也组成了节日的俏丽风景。

  艾蒿,在东北大地上分布很广,遍生于路旁荒地、沼泽湖边和草地,只要是向阳和排水通畅的地方都会生长。每年端午节这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起床了,三五成群地奔向沼泽地。那里成片的艾蒿随风摇曳,远处还能闻到它的香味。用手一把一把地薅,把艾蒿根部的土抖落干净,捋着艾蒿的头和根部平整地放在筐中,不一会儿就装满筐了。采艾蒿有两个用途,一是拿回家插在房檐上,老百姓说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二是用艾蒿拧成绳子晾干,从草绳的一头点燃,做驱蚊之用。母亲打来洗脸水,把艾蒿的细叶揪下来,放在温热的水盆里,顿时,艾蒿的香味儿就弥散在屋里。母亲告诉我们,端午节用艾蒿水洗脸,不会招蚊子叮咬。

  接着,母亲又把煮好的鸡蛋端出来,挑出带记号的给我们一人先发一个。她说:“这是五月初一下的鸡蛋,吃了能管肚子疼。”然后,她再把平时下的鸡蛋给每人分几个。

  母亲没读过书,也不知道屈原是谁,但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每年端午节这天,她总会为全家人包一顿粽子吃。记忆里,母亲包的粽子与众不同,她将江米、红小豆、江豆、绿豆掺和在一起,不仅色泽诱人,而且口感淳香。

  那时过端午节,还能吃一顿香喷喷、热乎乎的饺子,多是韭菜鸡蛋馅儿的,看到白胖饱满的饺子煮进锅里,我肚子里的馋虫早就爬出来了。如果赶上年景稍好些,生产队还能杀一口大肥猪,每人分上二两猪肉,全家人就能吃上一顿像样的肉馅饺子了。

  飘香的端午节,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王玉春/文

2023-06-2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30156.html 1 飘香的端午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