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首版

马俊海 写作,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2023年06月16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今年82岁的马俊海是《石家庄日报》原副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热爱写作的他利用13年时间陆续完成了八部著作。

  马俊海从小就喜欢写作。上学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展示。1959年,正在上初中的马俊海往省文联《蜜蜂》文学杂志投了一篇名为《和爷爷比赛》的散文。没想到,《蜜蜂》杂志不仅刊登了他的作品,还寄来了7元钱稿费。这次成功给了马俊海很大鼓励,更激起了他继续创作文学作品的决心。后来,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马俊海一直笔耕不辍地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奔跑。

  退休后,马俊海的时间更加充裕。看着自己多年来积攒的厚厚一沓手稿,他有了将这些手稿搜集整理出来并编撰成书的念头。

  说干就干。2010年,马俊海开始着手将积攒多年的手稿一笔一划重新整理在稿纸上。有时为了整理手稿,他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在手稿整理完成后,马俊海又开始构思书籍的框架和题目。经过冥思苦想,他将内容框架按照体裁划分为诗歌卷、散文卷、文艺评论卷3部分。在整理完作品后,马俊海又意犹未尽地为该书写了一篇后记,来抒发自己在文学道路上奔跑的所思所想和感悟。所有内容完成后,马俊海把书命名为《拾穗记》,寓意暮年时将自己年轻时的作品像“拾麦子”一样一点点收集起来。终于,马俊海的第一本书《拾穗记》在2011年12月出版。

  “我退休后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写作,另一个就是旅行。”在《拾穗记》出版后,马俊海又有了将自己退休后在旅途中写的一篇篇游记、诗歌、散文整理成书的念头。就这样,他又陆续出版了《采菊东篱下》《闲云集》《正定记忆》《三亚大海》《行吟集》《山水清音》等6部作品。如今,这6本记录了马俊海多彩晚年生活的书籍一部分被他赠送给了亲朋好友,另一部分被他细心珍藏在家中的书橱里。“我一有时间就会将这些作品拿出来反复阅读,每当读着自己写的文章,我都能回忆起旅途中的美景和当时的愉悦心境。”马俊海说。

  2023年,马俊海又将自己2022年5月以来创作的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整理了出来,他打算出一本名为《滹沱河畔》的书籍来回忆自己的家乡石家庄正定,这也是他退休后出版的第八本书。“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喜欢回忆过去的一点一滴,这本书的散文部分主要收录着我对故乡、童年、亲朋好友的回忆。”马俊海说。

  由于上了年纪,马俊海整理书稿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他不仅需要一笔一划地将手稿抄录在稿纸上,还需要校对样书的内容。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让他经常感到视力模糊。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戴着花镜再手拿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滹沱河畔》于近日出版。

  在八本书出版完成后,马俊海并没有停下创作的步伐。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还会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有些文字功底和写作能力的老年朋友,拿起笔来,老有所写,为自己,为后代,为社会留下一本或几本书籍,传承给同学、同事、亲友子女,这岂不是一大乐事?”

2023-06-1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29583.html 1 马俊海 写作,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