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哲理故事

追火箭的人

2023年06月09日

  2022年10月31日下午,巨大的轰鸣声激荡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上空。在火焰的推动下,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自塔架升起,向静谧的蓝色深空远去。霎时,在沙滩、椰林、屋顶各处观看“梦天”发射的人群中响起了阵阵欢呼:“梦想起飞!”“胖五必胜!”“中国加油!”人们用力晃动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为中国航天点赞。

  短短几十秒后,仰头目送火箭穿云而去的人们,已经无法用肉眼看到火箭的影子了。在离发射塔架不远处,此次任务的光学岗位设备操作手侯鹏还在紧张地追踪火箭,并将实时图像数据传送到指挥大厅,用以监测火箭的飞行姿态。尽管已经执行过几十次航天发射任务,他仍紧张得冒汗,直到调度口令中传来“光学雷达跟踪正常”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作为一名90后,侯鹏在少年时代见证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升空,早早便立下了航天志。成为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的一名光学岗位操作手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很快发现,手动操作光学设备来跟踪记录火箭飞行信息并非易事,不但要能跟上目标,还要保证提供的画面稳定、准确、清晰。

  “我想亲手送飞长征五号!”怀揣这个梦想,侯鹏迎难而上,跟设备较上了劲儿。他常常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双手紧紧地握着运动直径不足5厘米的单杆,控制着光学镜头对火箭进行跟踪。他的每个细微动作都会敏感地传输到镜头上,哪怕出现一毫米的误差都可能跟丢目标。为了练就“毫米级”精度,他白天练完操作,晚上再继续啃书本、背理论,周末从没休息过。什么项目难度大,他就练什么。在这样的训练强度下,他的眼睛因长期盯着屏幕,常常熬得红肿;他的双手因长时间紧握操作杆,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

  经过反复训练,侯鹏逐渐练就了一身光学跟踪的硬功夫。5年来,他在光学岗位上执行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首飞,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等7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从未有一次失误。

  执行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前,侯鹏作为操作手,每天要进行几十、上百次训练。虽然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对每次任务都严谨认真。每天凌晨5点半,侯鹏就来到岗位上进行任务预演。有时在他的睡梦中,都会浮现跟踪火箭的画面。他在岗位操作台前,用红纸贴了八个大字:“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为了这份“万无一失”,他精益求精,追求练好每一毫米的距离,全力打好梦天实验舱发射这场收官之战。

  终于到了执行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日子。下午,侯鹏早早等候在操作台前,默默在心中一遍遍设想可能遇到的状况以及应对方式。“火箭飞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

  15时37分,火箭准时点火起飞。侯鹏所在的位置虽然是离发射塔架最近的岗位之一,他却从未亲眼看过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

  此时,他正紧紧盯着屏幕,通过手中一根细细的单杆,手动操纵焦距超长的光电望远镜推拉摇移,对高速飞行中的火箭进行捕获和跟踪。火箭点火后速度飞速提升,相当于步枪子弹出膛速度的七倍。而且,火箭在起飞段还有一个角度很小的滚转前的变化姿态,持续时间很短,非常难跟踪。这就要求,他必须用一个极快的变化速度,去跟上火箭飞行的速度。

  很快,随着4个助推器分离,画面中同时出现了5个目标。侯鹏打起精神,握住摇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不停翻滚着向各个方向移动的目标。他利用自己的经验,通过观察它们的飞行姿态,迅速判别出需要跟踪的目标。

  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好样的,跟踪非常稳定!”得到指挥控制中心的肯定,侯鹏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我享受这种追火箭的状态,它让我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侯鹏正是凭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一毫米精度的执著和坚持,最终练就了追踪火箭的“千里眼”。只要心中有热爱,处处都是星辰大海。

  谢七七/文

2023-06-09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128429.html 1 追火箭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