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戴着老花镜,攥着扑克牌,4月18日,几位老人在浙江衢州春江月小区的“博爱幸福驿站”聚精会神地打牌,享受惬意的老年生活。“博爱幸福驿站”不仅可以娱乐,还是集自助体检、远程看病、自助取药等功能于一身的场所。
近年来,我国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聚焦解决百姓急难愁盼。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67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7.6%的受访者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47.3%的受访者希望引入“互联网+”助力,科技赋能。浙江衢州春江月小区利用数字技术为居民提供了便捷且优质的服务,小区为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配备了智能手环,有定位、心率和血压监测等功能;对于80岁以上独居老人,小区还对他们的水表和电表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检测用电用水情况推测老人的生活是否出现异常。同时,为相对困难的居民,小区还组织他们购进智能售货柜,小区提供部分资金赞助,使困难居民通过“售货分红”形式来补贴生活。
笔者认为,提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智能含金量,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利用线上线下服务的高效协同,初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使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同时,它还能为基层社区的数字治理提供保障。类似社区治理工作上门走访找不到人的情况,可以通过“一键式”为老服务平台同步向老人和子女推送,而老人安全电子围栏、出行轨迹等应用,也使得老人充满安全感,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安心、放心的生活。
总之,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周边居民带来“宜居、宜学、宜养”的家门口美好生活,需要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老年人乐享“数字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