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日前,北京市医保局、天津市医保局、河北省医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京津冀区域内就医视同备案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备案,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今年64岁的王珍是石家庄市的一名退休工人。从2012年开始,她每隔半年就要到北京照顾外孙女几个月。随着年龄增长,她患上了多种慢性病,每天需要服用4种药。
前些年,即使进行了异地就医备案,王珍在北京的医院门诊购药也无法用社保卡直接结算。每次去北京前,她都会在石家庄买上半年的药。
2019年,河北省推出了异地就医线上备案政策,由于王珍对智能手机的操作比较生疏,所以这些年她依然坚持自己带药去北京。
看到《通知》后,目前在北京的王珍特意拿着社保卡到北京协和医院开了两盒降压药和3盒降血脂药。“5盒药花了460多元,报销了将近400元。”王珍高兴地说,门诊购药特别方便,全程只需要拿着社保卡就行,这和在石家庄买药的流程、报销比例完全一样,以后她再也不用带着沉甸甸的药去北京了。
“之前我在天津住院,需要在邯郸、天津两地来回奔波几次完成医保备案后才能办理住院手续,现在只需出示手机上的电子医保凭证就能当天住院。”77岁的宋峪宁说。
退休前,宋峪宁在邯郸市园林局工作。退休后,宋峪宁和老伴回到家乡天津市河西区定居。2011年的一天,宋峪宁得了冠心病,需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由于宋峪宁的身体状态经不起颠簸,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在天津给父亲做手术。手术后,宋峪宁的老伴立刻回邯郸帮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当时医院要求3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备案手续。”宋峪宁说,他属于异地长期居住人员,所以备案手续繁琐,需要准备诊断证明、住院小结、医院级别证明等各种纸质材料,有的材料甚至还需要盖原单位公章。宋峪宁的老伴和孩子们跑了四五趟才办完手续,光来回路费就花费了几百元。
心脏支架手术后,宋峪宁恢复得不错,但需要定期到天津做手术的医院体检。“前几年,开通了线上医保备案确实方便了许多,由于操作不熟练,完成一次网上备案需要半个小时。”宋峪宁说,得知京津冀就医不用备案的消息后,他非常激动。“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以后免不了去医院。天津的医疗资源比邯郸优渥便利,这个政策对我们老年人非常方便,减少了来回奔波。”
据了解,此次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主要针对两大群体:一是在本地参保且长期在异地工作、居住、生活的人员;二是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包括异地转诊转院人员,因工作、旅游等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据河北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河北参保群众到京津就医取消备案政策实施后,不限制病种,不限制范围。取消备案后的就医流程,和京津的本地群众一样。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带着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才可享受待遇。另外,参保人员在京津区域内因门诊慢特病就医,应按照参保地规定办理门诊慢特病资格认定及登记(备案)手续。河北省参保人员在京津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就医,与河北省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相同,也不再降低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比例。下一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将根据赴京津免备案政策实施效果,加快取消河北省参保群众赴全国所有省份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自京津冀就医免备案政策实施后,记者从河北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了解到,省市医保部门开通了答疑电话,如果您有相关问题想要咨询,请拨打0311-85518646(省医保咨询电话)0311-89876006(市医保咨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