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方法并不落伍,并且对延年益寿大有裨益,比如下面介绍的这三招。
运睛除眼翳
眼翳又称翳状赘肉,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翳状赘肉初期对视力影响不大,但若任其生长,等到长至角膜中心位置时,会盖住整个瞳孔,严重影响视力。运睛除眼翳的本质是眼睛的自我按摩,即通过眼睛的主动运动,对眼部神经肌肉进行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及消除初期翳状赘肉的目的。
具体做法:闭目转睛,左右各7次,然后忽然睁大眼睛快速查看物体,自觉眼内有热气。转动眼睛时口鼻短暂闭气,睁眼时尽力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各7次。
经常叩齿
叩齿促进牙齿周围组织及牙髓腔部位血液循环,增加牙齿营养供应,可减少龋齿等牙病发生。经常叩齿可锻炼面部肌肉,面颊不易塌陷,且咀嚼有力,牙齿也不易松动、脱落。叩齿时对大脑也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对提高听力、预防耳鸣都有一定作用。
具体做法:舌尖轻顶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叩击数次。叩齿时思想集中,嘴唇轻闭。叩齿完后,用舌沿上下牙齿内外侧转搅一圈,将口水慢慢咽下。一般来说,早晨起床后、午饭后、睡觉前各做一次,每次做三分钟左右。
饭后摩面、腹
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其养生专著《福寿丹书》中,对吃饭之后的养生细节有这样一段描述:“每食讫(吃完饭后),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这里的津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水谷津液;二是指唾液。中医认为进食后摩腹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是帮助水谷津液在人体内更好地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的过程。以手摩面又称干洗脸,可使面部肌肉得到运动,加快面部毛细血管的微循环,使面部皮肤更加有弹性,也会对唾液腺形成刺激,增加唾液分泌。唾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湿润和清洁口腔,消灭产生齿垢的细菌,溶解有害于牙齿的物质,软化食物以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有消化作用。
摩腹时以脐部为中心,用掌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按摩,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度。摩面宜在起床时,面向南端坐,闭目凝神片刻,两手掌相互摩擦发热,以手掌按摩面部,然后贴着额头中部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从侧面向上抹至额头,以面部慢慢有热感为度。杨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