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听说美国研制出了原子弹,打算组团到美国考察。正式组团之前,邀请部分科学家和情报系统特工到庐山进行“集训”,研判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华罗庚当时也在其中,和同时受训的国民党中统少将蔡孟坚成为“舍友”。当时的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在哲学和数理逻辑方面造诣极深。他听说华罗庚也在庐山,特地赶到住地拜访,谈话之间说到破译日军密码的困扰,已经研究好几个月了,仍然一筹莫展。俞大维恳请华罗庚能够助一臂之力。凭着一份拳拳的爱国心和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华罗庚当即应允并连夜开始破译。
整整一晚,华罗庚都在紧张地工作,同屋的蔡孟坚为了不打扰他,连起身上厕所都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第二天清早,已是彻夜未眠的华罗庚把几张写满了字的纸交给了蔡孟坚,说问题已经解决,但他没有时间重新抄写了,请蔡将军立即转交俞署长。蔡孟坚不敢耽搁,马上将其直接送至俞大维处,中间没有经过他人之手。俞大维看后拍案叫绝,指示立刻按照华教授的方法解码。原来,日军当时使用的密码技术,是把原来的文件,也就是俗称的“明文”,用数学方法变换一下形成“密文”,这个过程就是“加密”,密文即使被人截获,也很难被破解。
华罗庚拿到明文后,以他过人的智慧,对数论的精通和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发现日军在将明文变换为密文的加密处理中使用了缪比乌斯函数,所以只要采用缪比乌斯函数的反函数,密文就可以被还原为明文。就这样,华罗庚用了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破译了日军的密码,内中有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包括日本空军轰炸昆明的计划等。而国民政府的研究人员已经被日军的密码困扰了好几个月。此后,国民政府根据华罗庚的研究结论加强了预防工作,从而使空袭伤亡人数大大降低。因为这件事,蔡孟坚对华罗庚佩服得五体投地。
据《北京观察》 么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