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媛
2月19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故宫博物院只能凭预约进入,但不会网上预约的老人无法参观。对此,故宫博物院回应称,老人可到综合服务窗口咨询,若有余票,可办理当日票参观。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高效,“智慧旅游”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今,对于大部分景区而言,网上预约参观已成主流。“进步”的网上预约虽好,但对于落后于技术更新速度的老年人群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即便有的景区表明会预留出现场购票的渠道,但现场票的规模能否满足相应的需求、如何避免白跑一趟,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发现,类似的新闻不在少数。就在近期,一则上海82岁老人辗转多家影城,无法在线下购买电影票的消息引发热议。据报道,这位老人只有一部“老年机”,没有上网功能,且子女不在国内,影城现场也没有人帮他代买,最后他只得失望而归。可见,面对“数字化生活”的洪流,老年人在诸多日常生活场景中都可能遭遇“数字鸿沟”窘境。数字时代,别让老年人“掉线”。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化生活,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举措。
笔者认为,适老化改造,办法有很多。就拿景区适老化改造来说,2022年底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10个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就有不少经验成果值得借鉴。
很多现象,实则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问题,很多时候,缺的是理念和意愿。在当前各地打造“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研制,都有必要植入更多的“适老”理念,保障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可以生活的安心。
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时代的列车飞速发展,大家也别忘了回头等一等那些蹒跚的身影。社会多一些耐心,大家一起扶一把,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就会更从容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