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个背景下,各地两会锚定“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目标,从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到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从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到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从加快产业发展到人才队伍建设,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绘就了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保障特困老人安全与幸福
“自从安装了适老化装置,我在家活动起来方便多了,还能经常到院里晒晒太阳。”说起适老化改造,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苏里村特困老人李秀云的话中充满感激,卧室地面的防滑处理,卫生间加装的扶手,床头、院内的抓杆,每一样都让老人安心、舒心。
2022年,河北省完成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民生答卷。今年,河北还将支持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适老化的“小改造”,承载着老年人的“大幸福”。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适老化改造”高频出现:2023年,河南省将为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内蒙古自治区2.6万户、广东省2.2万户、江西省1.2万户……每一个数字,都映射着民政部门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安全和幸福的决心。
满足农村老年人美好生活期待
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35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000个,对200所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服务功能进行拓展提升……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增加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北京市今年将新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00个。如何确保邻里互助点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协委员、密云区副区长马春秀建议,应出台市级专项政策,将互助点补贴资金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此外,应鼓励各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与邻里互助点合作,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主要依托农村敬老院等设施,但目前大多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缺乏专业化医疗服务能力。在浙江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主委张立央看来,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医养服务,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应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刚需服务。
“银发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今年,25个省份将“发展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养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体系。
2023年,河北省将在环京地区谋划建设一批康养项目,促进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内蒙古将开展省际旅居养老合作试点,推出扶持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的举措;江苏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培育养老托育、医疗健康、健身休闲等消费新热点……“银发经济”成为巨大蓝海,养老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