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人们都希望暖气热一些,且喜欢将门窗紧闭。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空气干燥,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头晕眼花、鼻咽干痛、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暖气病”。预防“暖气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室内温度别太高 冬天室温不宜过高,18℃~22℃最为适宜。
多吃韭菜、胡萝卜 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还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皮肤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小白菜、茴香、菠菜、动物肝脏等。
增加室内湿度 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使用加湿器时,一定要保证每天换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引发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水和空气接触的面积,比如用拖把多拖几次地。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每天通风半小时 要适当开窗通风。最佳时段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之间,开窗通风半小时左右。
户外锻炼常坚持 一般可以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方式。刚开始锻炼时,尽量不要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结束后进入室内,应立即擦净身上的汗液,换上干燥的衣服,以防感冒。
朱本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