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雅楠
今年78岁的孙西恩是衡水市武强县邮电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从2018年开始,他坚持每天写一首打油诗记录日常生活。
1996年,一直身体不错的孙西恩突发脑血栓。这场疾病不仅让他的行动受到了影响,就连吃饭、日常交流等,也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坚强的孙西恩没有被病魔打倒,他每天在家人的搀扶下外出锻炼。经过多年的练习,孙西恩的身体有了明显改善,但他的手指还是不太灵活。
2018年,孙西恩在女儿的建议下,通过手写日记来锻炼手指和大脑。刚开始,由于手指僵硬,孙西恩的字写得七扭八歪。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练习着。当天的新闻,身边发生的趣事等,都被他一笔一画地写了下来。就连生病住院期间,孙西恩也一天都没有落下。渐渐地,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工整,他记录的内容也从“流水账”一样的日记,变成了一首首讲究意境的打油诗。
2019年,孙西恩将自己写的打油诗用手写的方式录入到手机中,再配上与文字内容相关的图片发到微信的家庭群和战友群,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我写打油诗的灵感来源于前一天看的新闻和生活中的趣事,我一般会将这些内容提炼整理出来,再进行构思。”孙西恩说,他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前一天晚上构思好的打油诗发到微信群里。为了确保打油诗内容的准确,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不确定的内容,他还会反复查阅字典和上网查资料。
孙西恩的打油诗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点赞、评论。有时,孙西恩的女儿和外孙子看到他的打油诗后,还会专门从石家庄打来电话。“写诗不仅锻炼了我的手指、思维,还拉近了我和家人之间的距离。女儿说,每次看到我写的打油诗,都能从中了解到我们老两口的日常生活。”孙西恩笑着说。
2021年底,孙西恩的女儿将父亲几年来发到微信群里的打油诗配上图片整理成了三本诗集,并命名为《父亲笔记》。在孙西恩的生日那天,女儿将这三本诗集作为礼物送给了他。孙西恩激动地说:“这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付出心血后的回报,我要感谢女儿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孙西恩说,这些打油诗都是最珍贵的记忆,还要坚持写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