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我从沈阳市应征入伍,到本溪某炮兵团服役。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很想家。虽然很快收到了哥哥的来信,我还是盼着能见到家人一面。没想到,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
第二年8月的一天,我和战友正在山坡上训练,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我哥哥来了。我跑步回到营房,见哥哥身着警服,端坐在营部会议室。哥哥是去丹东执行任务,返回时顺便来看望我。兄弟二人相见,激动得热烈拥抱,家常话说个不停。哥哥说我个头高了,也胖了,还说父母身体尚好,接着拿给我看小侄子的照片。小侄子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午饭,炊事班长把两菜一汤和大米饭端到会议室,由排长陈大亮陪着我们就餐。陈排长向哥哥通报了我在部队的情况,说我思想要求进步,军事技术掌握得快,团结同志好,营部板报编写得图文并茂等。排长的评价,弄得我挺不好意思。饭后,陈排长让我陪哥哥在营区外转转。我俩爬上大顶子山,眼望松柏葱绿、果园枝头缀满红果,心情非常惬意。
哥哥定于次日两点回沈阳。当晚,陈排长把我和哥哥安排在一间屋里就寝。凌晨1点,炊事班长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哥哥吃完后,陈排长和我陪同哥哥步行到祁家堡车站,直到客车远去,我们才返回营房。
几天后,哥哥来信称,父母得知我在部队的生活和训练情况,以及排长对士兵家属的热情接待,非常高兴,希望我在部队安心服役,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成绩来。哥哥来过之后,我就不怎么想家了,而是把精力放在争当“雷锋式”战士上。这年末,我就把“五好战士”的喜报寄回了家中。
孙连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