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被蚊虫叮咬后,立马吐一口唾液在手上,然后涂抹叮咬处,以期达到消毒止痒的目的。这种做法是否有科学道理呢?
人体的唾液80%以上是水,内含有限的有机物质,包括消化酶、溶菌酶、胆固醇、黏蛋白等。从化学成分看,这些物质并没有抗组胺的效果。唾液微弱的杀菌抑菌效果与其本身环境内的菌群含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人体口腔中大约含有500~1000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口腔菌群”,这些微生物的和谐与平衡维护着口腔健康。当人体存在某些疾病时,其他病毒就可能现身于口腔中,最常见的是腮腺炎病毒。而那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和疱疹病毒,也会在感染后现身于人们的唾液中。蚊虫叮咬给人们的皮肤造成了创口,这时再用饱含病原体的唾液去涂抹创面,或许会诱发更严重的皮炎甚至是全身感染。
事实上,有许多办法可用来止痒,唯独涂抹唾液这种方式既不能止痒,又会增加创口感染的风险。
衣晓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