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上海,当共产党人被捕后,他们受到酷刑。根据戴笠征得蒋介石同意的运作程序,被特务处逮捕的共产党人完全由特务处负责。而特务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你若抓住一个共产党人,就要毫不例外地对他上刑,除非他答应改变立场。
这使得掩盖错误变得很容易。其中有一次,特务处上海站一个组的外勤特务们对一个姓马的人发生兴趣,于是他们自己就装成“进步人士”努力向马某靠拢,认为他是个重要的共产党地下干部。一个20多人的别动队成立,并在马某身上花了上千元。这似乎都是值得的,因为马某有关于地下共产党的可信的情报。
这份情报被送到了戴笠手上,他对特务们的成功很高兴,便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之后,他们断定抓到了共产党的一条大鱼,这组特务们决定逮捕马某,并对他进行审问,争取尽快结案。但当他们把马某抓起来审问,说自己是上海站的特务时,马某立刻告诉他们,他自己也是假装的“共产党叛徒”,为在上海的其他特务们工作。这些特务迅速与那组特务核实,发现他说的是实情。他以前确实是个共产党员,但此刻是作为一个“叛徒”在为上海站其他组特务工作。
戴笠得知这场误会火冒三丈,骂负责上海站的特务是“饭桶”。结果,上海站的特务又把负责马某案的人痛骂了一顿,并威胁要对他们进行处罚。
但为时已晚,蒋介石已被告知特务处要逮捕一个共产党华东局的负责人。因为不愿丢丑,戴笠狡猾地对沈醉说,他相信马某真的是他所假装的共产党负责人。
戴笠说:“这家伙竟敢用我们来掩护他的活动,好在发觉尚早,不然要吃他的大亏!”既然犯罪和判刑全都由特务处决定,马某便被押送到南京,成了牺牲品。
一般说来,上海站的特务越跟共产党地下人员打交道,就越怕接近或逮捕他们。这些特务的谨慎是有道理的,曾经是共产党的特务们有时会发现,当他们企图与以前认识的共产党人结交的时候,危险也随之而来。
上海站行动组副组长王克全(中共叛徒)有一次在浦东工厂区碰到两个以前在他手下工作的人。为了说服他们跟他一起加入特务处,王克全就把他们带到一个僻静处,想劝说他们,结果被他们用自己的枪打得半死。从此以后,王克全像其他许多叛徒一样,为保全自己再也不敢与以前认识的共产党员接触了。据《老年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