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5日
第03版:精品阅读

陈赓建议澎湃之子改行

2022年09月05日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称的彭士禄,是革命烈士彭湃之子。他四岁时成了孤儿,在乡亲们的保护下,吃百家饭长大。童年时,他两度入狱,地下党组织费尽周折营救他。1940年,几经辗转,彭士禄被带到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孩子,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那一刻,15岁的彭士禄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天亮了”。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彭士禄被送往延安。在延安的学校里,他埋头苦学。他对同学说:“要是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党?”

  抗战胜利后,彭士禄先后在延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大学学习化工。1951年,他又被选派赴苏联喀山化工学院学习机械。5年之后,彭士禄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称号。

  学业完成,彭士禄收拾行囊准备回国。恰在此时,陈赓到苏联访问,特意约见了他。当年澎湃被捕,陈赓营救未果,他对烈士遗孤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得知彭士禄学的是化工机械,他用商量的口吻说:“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原来,就在彭士禄留学期间,有件事震惊了世界——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像幽灵一样潜入太平洋,仅靠一块小小的铀燃料,就能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再返回美国东海岸。因此,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掌握核动力技术迫在眉睫。

  对此,彭士禄的答复是:“只要祖国需要!”就这样,彭士禄继续留在苏联,到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核动力。得知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国都要另外付80卢布的报酬时,彭士禄感慨地说:“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儿崽上洋学堂,我们能不努力吗?”

  1958年,33岁的彭士禄学成归国,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此,他便与新中国的核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名人传记》 潘彩霞/文

2022-09-0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98151.html 1 陈赓建议澎湃之子改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