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1日
第03版:精品阅读

徐悲鸿在印度卖画支援抗战

2022年08月01日

  1940年,徐悲鸿应泰戈尔的邀请在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先后在印度停留了一年的时间。当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起猖狂进攻之际,身处异国他乡的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他努力寻求多种方式,用艺术的力量,为祖国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到印度之后,徐悲鸿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利用画展的形式,为祖国抗战开展筹赈活动。1940年2月17日,印度著名的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甘地到国际大学访问,便给他带来了一个机遇。对于甘地的到来,泰戈尔非常高兴,在学校芒果树林里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集会。

  正在国际大学讲学的徐悲鸿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会见中,最让徐悲鸿高兴的是,泰戈尔主动提议他在印度举办个人画展,甘地当即表示赞许。有了泰戈尔和甘地的支持,徐悲鸿随即在国际大学为实现自己的想法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的画展先后在印度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两地顺利展出。每次展出期间,他都临场作画现卖,吸引了不少的买家,让他的以画筹赈活动首战告捷。不久,他便向祖国汇去了第一笔赈款。

  为了让徐悲鸿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泰戈尔安排徐悲鸿来到了大吉岭。大吉岭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在这里,徐悲鸿迎来了一个创作高潮,先后完成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幅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愚公移山》。徐悲鸿以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正需要这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打持久战的愚公精神。这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他一鼓作气,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宽四米多,高近一米五,取材于《列子》故事的大型国画。作品传回国内后,画中反映出来的强烈的艺术力量,对正在抗战中的中国人民产生着一种巨大的鼓舞作用。

  徐悲鸿一生最爱的创作题材是马。大吉岭降雨充沛,水草丰盛,非常适合马的生长。马不仅是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他们的忠实朋友。在这里,他看到了许多过去难以相见的好马。他对着马进行了大量的写生,有凝神伫立的,有回首长鸣的,有腾空而起的,有四蹄疾奔的,有安睡马厩的……让他画马的技巧有了很大的增进。

  当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获胜时,他异常兴奋,欣然提笔,创作了一幅《群马》,并在上面题日:“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画面是,四匹高大伟岸、簇拥而立的骏马。它们既好似是在为什么而期待,又好似是在为什么而激昂。从它们那狂放劲利的鬃毛和甩动有力的尾巴,让人既能品出一种“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俊劲雄风,又能悟到一种“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的豪迈志气。鲁建文/文

2022-08-01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94000.html 1 徐悲鸿在印度卖画支援抗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