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5日
第01版:首版

互联网平台 老人新“舞台”

2022年07月25日

  本报记者 杜雅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少老年朋友开始利用网络为大家传播知识,发挥余热。

  老媒体人录视频讲历史

  今年59岁的张泽军是一位退休媒体人,他在媒体工作了30多年。为了能让晚年生活充实起来,他决定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张泽军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尤其喜欢研究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他发现短视频的制作不仅简单,而且信息量大、表现力强。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短视频平台,打算以短视频的形式为人们讲解历史知识。

  今年5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张泽军找来一处空房子,并把房间布置成茶室。利用这间茶室,张泽军开始录制历史杂谈类视频——均哥杂谈,并将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

  每次录制视频前,为了确保讲解的内容严谨、生动,张泽军会花上小半天时间查阅资料,梳理思绪。

  有一次,张泽军在讲解西藏铁路开工仪式时,说起了曾经在西藏的一段难忘经历。

  2006年,张泽军和几位同事到西藏出差。在火车上,他和一位来自石家庄井陉的女孩聊了起来。得知女孩在西藏支教后,他和同事们便将随身携带的点心送给女孩,请她带给学校的孩子们吃。

  等火车到站后,张泽军看到几位身穿藏袍的孩子飞奔着来迎接他们的老师。那一刻,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接过点心时激动的神情让他记忆犹新。

  这条视频发出后,获得了很高的点赞量。许多网友给张泽军发来私信说:“看完您的视频太感动了,希望您以后多拍点这样的视频……”

  巧用学习通义务教书法

  每周五晚上7点,省会市民崔贵路会打开学习通软件,将印有米字格的宣纸一张张平铺在桌案上。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戴上老花镜,手拿毛笔一笔一画地开始了直播课。

  今年71岁的崔贵路是一位老党员,也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他利用学习通软件,以直播的方式义务教书法已经3年了。

  工作时,崔贵路就酷爱书法,他最擅长的字体是欧楷。退休之后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也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他有了办班义务教书法的想法。这时,一位朋友提醒他,有一款软件叫“学习通”,用它来线上教学不仅方便,而且授课效果好。

  于是,崔贵路在小区的微信群发布了义务教书法的消息,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30多位邻居报名参加。在朋友的帮助下,崔贵路创办了线上教学班,就这样,他的线上书法课堂正式开班了。

  如今,崔贵路每次都会直播一个多小时,每节课会教12个毛笔字。如果有的学员没赶上直播,或在直播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软件上观看视频回放。

  为了巩固学员们的学习效果,每节课后,崔贵路会给大家布置作业。“学习通批改作业也非常方便,只要大家把写好的毛笔字拍成照片上传给我就可以。”崔贵路说,批改作业时,如果看到不错的字,他还会标注出来。“学习通非常适合老年朋友,用它教学效果非常好。”崔贵路说。

  专家建议:鼓励发挥余热

  石家庄市委党校讲师王文敏介绍说,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带来的机遇就是老年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不少老年人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意愿层面,都希望利用自己所学所知继续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实现更大的价值,也以此来丰富晚年生活。

  王文敏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另外,互联网时代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时代;另一方面,也能满足部分老年群体再就业的需求。

2022-07-25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93125.html 1 互联网平台 老人新“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