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作家的笔名更为多数人所熟知,久而久之,甚至都被认为是真名了。比方说,茅盾不姓茅,真名叫沈德鸿,字雁冰,我们常叫其沈雁冰。沈雁冰当年上了国民党的通缉令,后来干脆就用能代表他心境的“矛盾”当笔名。叶圣陶当时做编辑,觉得沈雁冰的稿子很好,但“矛盾”不像个人名,就加了个草字头,变成了“茅盾”。
“萧红”“萧军”也是笔名,他们的真名叫张廼(音“奶”)莹、刘鸿霖。两位的笔名是有关联的,因为都是左翼作家,笔名合在一起就是“小小红军”。
巴金的名字,也让很多人误会过是真名。巴金是四川人,而四川有很多人姓“巴”。其实巴金的本名叫李尧棠,他想起个笔画少的笔名,省事儿。巴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作品,先取了个“金”字后来为了纪念一位离世的姓“巴”的朋友,便取了“巴金”这个名字。
作家使用笔名,这是一个文化常识,所以千万不要用笔名里的姓来称呼人家,不然会闹出笑话。
金庸造访北大时曾提出请求,想亲自去地下书库里看一眼。北大领导考虑再三,同意了,并派了一名馆员陪金庸参观。
恰巧,这位馆员是个地道的武侠迷,见到偶像,激动得话都快说不出来,上来就大声说,金先生好,我特别喜欢您的作品!金庸微微一笑:“我不姓金,我姓查。”金庸真名叫查良镛,笔名是“镛”字的拆分。
金庸的亲戚查良铮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查良铮做翻译的时候用真名,写诗的时候用笔名。他就是大诗人穆旦。显然,穆旦的名气要比查良铮大多了,好多人就以为他姓穆。穆旦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呢?和金庸不同,他是把“查”这个姓给拆分了,上面是个“木”,下面是个“旦”字,“穆”是“木”的谐音。
“古龙”也经常被当作是真名。古龙原名熊耀华,和“古”“龙”都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古龙上中学的时候,心仪的隔壁班的女孩叫古某凤,于是他起笔名的时候就起了个“古龙”。
据《北京晚报》 于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