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1日,16岁的我被应征入伍。到部队的第一天,我暗下决心,以雷锋、王杰为榜样,当一个好兵。在连队5个月,我被选为营卫生所卫生员,当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入伍一年零两个月,我被河北省军区保定独立团一营党委破格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我成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英语学得很不扎实。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便主动报名参加了英语夜校,从字母、音标起步。在工作之外,英语学习成为我的重要任务,有点儿像中学生一样,几乎书不离手,常常学习到夜里11点。3年多的英语夜校学习结束,在毕业考试中,我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为后来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1984年,在260医院做骨科医师后,我开始借助字典阅读英语骨科杂志和专业书籍。当年,260医院图书馆收藏的唯一的英语版《骨折学》,成为我的随身读物。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进修时,我把这本书的《髋部损伤》翻译出来,请时述山主任校阅,得到了时主任的好评。时主任还特地奖励我一套美国出版的《骨科手术学》。
1990年后,在不放弃骨科英语学习的同时,我开始学习医科大学的英语教材,两年间连学了几遍。1992年,我以英语、论文、科技成果、技术考核排名均为本院第一的好成绩,提前两年晋升为中级职称,后来又破格晋升副高职称。次年,我被调整到领导岗位。
这些年来,我通过勤奋读书,弥补了自身的不足,用“勤能补拙”这个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白和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