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7日
第07版:忆往昔

难忘当年的高粱米饭懒豆腐

2022年01月17日

  1968年,我们上山下乡到了河北省迁安县,被分配到县东北部的一个村子插队落户。

  这里北眺巍巍万里长城,东临滚滚青龙河,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只是当时十分贫困。乡亲们编了顺口溜自嘲:“轮胎鞋底家织布,高粱米饭懒豆腐。”山路崎岖难行,特别费鞋,用废旧轮胎制成的鞋底结实耐磨,受到了乡亲们的喜爱。当时的“洋布”需凭票购买,家织布厚实耐穿。山区半山区缺水,农作物以白薯、高粱、玉米为主,杂以豆类。当地人的主食是白薯面儿疙瘩汤或破米稀粥(把玉米碾碎了再煮),只有在农忙季节才能吃上几顿高粱米饭懒豆腐。高粱米是杂交高粱,产量高,有些涩嘴。懒豆腐就是把黄豆磨碎或碾碎,切上一些干白菜,下锅加水熬成的豆面儿干菜粥。不过,味道确实很香,非常好吃。平时,能吃上一顿高粱米饭懒豆腐,那绝对是改善生活了。走在街上,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知青吃食堂或自己起火做饭,很少做懒豆腐吃。在老乡家里吃过几次,那滋味儿至今难忘。

  1971年深秋季节,我去县里开了几天知青代表会。县里要求代表们骑自行车,自备行李。散会后,我骑车赶回村里,发现全村壮劳力都出工挖沙河去了。我放下行李,立即蹬车赶到4公里外的沙河工地,参加挖河劳动。原来,每年汛期3个月,上游洪水冲下来大量沙石杂物,造成下游一些河段淤堵,泄洪不畅,必须挖河清淤,保证来年汛期泄洪。挖河这种活儿必须壮劳力干,劳动强度非常大。两人用长扁担抬大筐,把泥沙装满大筐抬走,一筐泥沙几百斤重,抬起来就走。挖河现场红旗招展,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我当时19岁,年轻力壮,下乡几年,早已练成了“铁肩膀”,干挖河抬大筐这种活儿满不在乎,人们称我是“最像样的知青”。

  中午队上管饭,吃的是高粱米饭懒豆腐。秋季还没有干白菜,就把大白菜切碎,加上豆面儿熬成,喷香,好吃极了。大家吃饭用那种头号粗瓷大海碗,一碗能盛1斤2两高粱米饭。盛饭也不用铲子、勺子,直接用一只粗瓷大海碗从大饭盆里挖,挖起一海碗装进大海碗里,再挖起一海碗结结实实地扣上,粗瓷大海碗里的高粱米饭冒着尖儿。好家伙!这可远远不止1斤2两高粱米饭哪!我队的张老四是个光棍儿汉,饭量大,平时吃不饱,这下可捞到实惠了,他端起一大海碗冒着尖儿的高粱米饭,就着懒豆腐,张开大嘴猛吃起来,那真叫狼吞虎咽哪!张老四一连吃了三大海碗,冲我傻笑着,连话都顾不上说,直吃得人们瞠目结舌!身强力壮的我只吃了一碗高粱米饭就饱了,慢慢细品那懒豆腐,越品越香,回味悠长。

  时光流转,转瞬之间50年过去了,我也由当年19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近古稀的老年人了。前几天,老工友们聚会,有位老师傅点了一小盆懒豆腐,让大家尝尝鲜。我尝了一口,品了品,怎么也品不出当年的那股豆香味儿了。

  好难忘当年的高粱米饭懒豆腐啊!阳刚/文

2022-01-17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72020.html 1 难忘当年的高粱米饭懒豆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