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有个小公园。园中设施简单,几株枝繁叶茂的梧桐,几丛月季与冬青,几张公共乒乓球台,还有简易的健身器材,有摇摆器、划船器等。每天清晨六七点钟,这里总会聚集十多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来此晨练。
他们先是悠闲地散步、活动筋骨,待身体舒展之后,便取出自带的坐垫,在长条椅上坐下。其中有一位老人,我称他为“杨老弟”,他订了好几种报纸。只见他戴上老花镜,从布兜里拿出前一天收到的各种报纸,一份一份地翻阅起来。渐渐地,几位老友也凑了过来,有的自带报纸,有的则专门来“蹭报”看。杨老弟每看完一份报纸,便有人顺手接过去,先浏览标题,再细读内容。每份报纸大约传阅几分钟,不到半个小时,便已在众人手中流转一遍。偶尔,还会有一两位老太太加入其中。
读报之后,老人们常常讨论一会儿国内外大事,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到了7点半左右,大家才陆续散去,回家吃早餐。这种“有报共享”的方式,已持续了近一年。
如今,随着电脑、手机等信息媒介的普及,报纸的订阅量日渐减少。然而,这种在公共场所传阅报纸的方式,却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一来可以一报多用,及时传递信息;二来能够增进邻里感情,促进社区和谐。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获取资讯的途径,更是一种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促进邻里团结的方式。 康昌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