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开场白:近年来,银发群体已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成为错峰、淡季出游的主力军。旅游市场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让银发族的旅途变得更温馨、更美好。
霍凤玲:贴心的“夕阳红专列”
退休前,我总盼着能多出去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可那时忙于工作,心愿难成。直到2019年退休后,我才和老伴携手开启了属于我们的旅途。那年9月,我与三位老同学带上各自的家属,一行8人,踏上了一趟特别的旅程——“夕阳红专列”西北5省区14日游。
这趟旅行以火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串联起5个省区的风景名胜,最后的目的地是大美新疆。最让我们感到贴心的是,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到老年旅客的作息特点,特意将每个站点的到站与发车时间安排在白天或傍晚,完美避开了深夜睡眠时段。这样细微的调整,背后是铁路职工的默默付出,让我们一路上既省心又暖心。
然而,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出发第二天,一位同学的老伴不慎着凉,引发哮喘并发高烧,急需吸氧输液。在飞驰的列车上,我们一时手足无措。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联系了领队导游,没想到对方立即安慰说:“大姐别急,车上有随团医生,告诉我车厢和铺位号,我们马上到。”医生检查后,果断将卧铺改为临时病房,迅速取来氧气袋和药品进行输液治疗。得益于及时、专业的救治,第二天病人的症状就明显好转了。
祖国西北的景色很迷人,但我们旅行中却遇到了小插曲。在青海湖畔,王同学只顾欣赏美景,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了。大家赶过去时,他已疼得动弹不得,额头还渗出了许多冷汗。导游找来随团医生,诊断其为脚踝骨折,立即施救。导游推来轮椅,亲自推着他继续游览。王同学本欲放弃行程,导游却真诚地说:“您来一趟西北不容易,我们一定竭尽全力,让您不虚此行。”此后的每一天,无论上下火车、换乘大巴,导游团队都会临时设置无障碍通道;入住酒店时,总会安排方便轮椅通行的房间;特殊路段还有志愿者专程协助。这些看似简单的安排,让王同学的旅程没留下遗憾。
这趟西北之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旅游部门和景区对银发游客的真诚关爱。从列车发车及抵达时间的人性化设置,到随团医生的专业救治,再到一路畅通的无障碍服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与体贴。
苏应纯:恰到好处的“体察”
有一年初秋,我和老伴到浙江绍兴古镇游玩。我俩逛了大半天,感觉有点儿疲倦,便避开人群走进一条僻静的巷子。那里有一家小茶馆,环境温馨又舒适。我们刚坐下,店主便走了过来。他没有急着递上菜单,而是轻声问道:“两位是从外地来的吧?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这茶不贵,歇歇脚再走不迟。”他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拎来一把铜壶,为我们沏了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然后又端来一小碟桂花糕。店主的话语不像是在做生意,更像是一种邻里间的关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适老化旅游”不应只是硬件改造,还要有恰到好处的“体察”。或许这位店主并未听过“适老化旅游”,但他用最朴素的方式,精准地捕捉到了我们老年游客的需求:不是走马观花地打卡,而是在旅途中找到一个可以“慢下来”的闲适角落。
热茶驱散的疲惫,店主讲述的古镇旧事,构成了我们旅行中的珍贵记忆。
潘志红:带亲戚感受燕赵文化
与去外地旅游相比,我更喜欢在“家门口”游玩,没有长途旅行的劳顿,轻松自在,说走就走。石家庄的公园和景点,我几乎游遍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风景。
我去过最多的地方要数河北博物院了。前不久,一位年长的亲戚远道而来,我想到河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应该带她到河北博物院参观。那天,我们刚到河博大门口,就有志愿者帮亲戚把轮椅推了上去。亲戚很开心,一个劲儿地夸赞河北人热情、友好。展厅里有供游人休息的长凳,还提供热水,让人十分舒心。亲戚参观了许多稀世珍宝,感受了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她感慨地说:“今天到河北博物院一游,真是不虚此行啊!”
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了文旅市场的发展,随着他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将会催生更多适合老年游客的文旅产品。
下期话题:打破刻板印象的一件事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家退休俱乐部聚集了许多老年人,主办方定期组织AI绘画、打碟、咖啡拉花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鲜活又时尚的活动,打破了大家对传统养老的刻板印象。现实生活中,哪件事也打破了您的刻板印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