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石家庄老干部

艾九銮:虽华发满头,但笔墨正青春

2025年10月24日

  本报记者 贾凤霞

  通讯员 郝秀敏

  10月22日,寒意渐浓。石家庄市桥西区80岁的艾九銮头上却微微冒着汗,他正在家中挥毫泼墨,红色宣纸上“福寿康宁”四个大字闪着金光。他说:“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我想把这一幅作品送给老年朋友,祝福大家健康长寿。”

  艾九銮,笔名亦金,中共党员,退休干部。他年轻时就爱好书法,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习了20多年书法,专攻小篆、隶书,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直老年书画研究会组织部副部长、石家庄市新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谈及与书法的结缘,艾九銮说,1974年,他在工厂上班时,常用毛笔在产品外包装箱上书写产品名称、规格等信息。当时,厂里有一位会计,写得一手好字,他便虚心请教,并在业余时间自学书法。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他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摩老师的示范;课后,他反复练习,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他一学就是20多年,凭借着这份坚持与努力,他在书法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众多荣誉和认可。

  “写字先做人,笔墨见初心。”这是艾九銮常挂在嘴边的话。身为一名53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些年来,他加入多个书画团体,始终以笔墨践行社会责任。在他的创作室里,“德行天下”四个大字挂在一进门最显眼的位置,这既是他的艺术追求,又是人生信条。他积极组织策划写春联、采风、笔会、展览等活动,为老年书画爱好者搭建起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广阔平台。他常说:“我们虽华发满头,但笔墨正青春。”

  值得一提的是,艾九銮坚持40多年义务写春联,一天能写百余副,双手冻得发红也不停歇。他笑呵呵地说:“能让大家开心过年,比啥都开心。”有一年春节前,他一天参加了5场活动。早上8点他就出门了,先去社区参加写春联的活动。上午10点20分赶到一所学校,为孩子们讲解书法的历史渊源与笔法技巧。中午,他在外面简单地吃了一碗面。下午两点赶到一家企业,为员工书画展出谋划策。下午3点,他又去另一个社区写春联。晚上,他还参加了助残书画义卖活动。他自豪地说:“我有一幅作品拍出了1500元的高价。”直到晚上10点多,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爱上书法、传承书法。

  从青年执笔者到八旬书翁,如今,艾九銮仍然活跃在省、市、区书画活动的舞台上,用一支毛笔书写着数十载的坚守与担当。正如他的笔名“亦金”,历经岁月淬炼,愈发彰显出金子般的纯粹与珍贵。谈及未来,他眼神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写下去。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书法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重阳节快到了,除了‘福寿康宁’,我还准备多写几幅‘松鹤延年’‘万事如意’‘寿’等作品,送给社区里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陪他们聊聊天,用笔墨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和祝福。”艾九銮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手中的毛笔仿佛也充满了力量。在他的生命里,书法早已不是简单的爱好,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是温暖人心的载体。

2025-10-24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22715.html 1 艾九銮:虽华发满头,但笔墨正青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