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标本兼治 通络“强心”

2025年09月26日

  心衰易反复 治疗难度大

  慢性心衰即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风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喘憋、水肿等症状。其中,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成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难度较大,常常导致患者因此而反复住院。

  简单来说,慢性心衰就是心脏功能发生了衰竭,其主要病变是心脏舒缩无力、水肿和瘀血。由于这些病变的存在,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都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规的西药治疗往往是对症治疗,例如用强心药来激发心脏的舒缩功能,用利尿药来消除浮肿,用扩血管药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同时减轻心脏的压力,但目前尚没有一种西药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慢性心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以及心脏变大、形态发生改变,医学上叫“心室重构”。因此,想要实现对慢性心衰的有效治疗,避免或减少其反复发作,就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缓解症状“治标”,改善患者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水肿、瘀血;另一方面则必须要解决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问题而“治本”。

  中药通络提供治疗新途径

  针对慢性心衰的治疗难题,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以脉络学说为指导,从气分、血分、水分把握其发病病机演变规律,提出了“气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疗原则,制定了“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既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症状以“治标”,又能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心室重构,达到“治本”的目的,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

  该科在这一创新理论指导下研发的通络中药,治疗慢性心衰效果显著。其配方中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消水肿、通小便,减轻心脏负担,而且中药利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其强心、利尿、扩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会影响心脏功能调节,在慢性心衰的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室重构也会由于心脏形态改变而使心脏负担过重,加重慢性心衰病情。

  中医理论认为,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与络脉不通之间有密切联系,心室重构的实质就是络息成积,是络脉中长期停滞的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胶结在一起,使脏腑器官肿胀变形的结果。因此,辨证应用通络药物可以帮助调节神经内分泌、治疗心室重构。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经大量临床经验研发的通络方药,经研究证实可以干预神经内分泌,使之不被过度激活,从而防止心脏功能的进一步耗竭,让过分跳动的心平静下来,这样就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胸闷气短、夜睡不能平卧、浮肿等症状。通络中药在治疗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中显示出的突出疗效,让慢性心衰患者拥有了更多的治疗希望。

  国际心血管病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专门撰写了题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国传统医学给我们的启示》的评论文章,称赞:“这项富有前景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该研究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与诊疗特色,在不断挖掘发展中医理论与用药经验的同时,也构建了现代化的心血管病诊断与介入治疗平台,创建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科室硬件设施先进,心脏介入诊疗团队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强大,可熟练开展左束支区域起搏、脉冲电场消融等前沿技术,以及单腔/双腔起搏器、ICD和传导束起搏器植入手术和各种心律失常的三维射频消融手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现代化诊疗技术;对于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以及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多种心血管重大疾病,科室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治疗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针对病机治疗,改善心功能,实现标本兼治。

  魏欢欢/文

2025-09-26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20291.html 1 标本兼治 通络“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