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清晨,石家庄市正定县67岁的张晓明,背着“长枪短炮”,再次踏上了拍摄当地抗战遗址的行程。他腰板挺直、步伐稳健,仿佛岁月并未在他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张晓明,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4月从正定县统计局退休,现为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个月前,张晓明萌生了用镜头记录正定县域内抗战遗址的想法,希望以此向革命先烈致敬,让更多人铭记那段烽火岁月。
“80多年前,这里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如今虽已归于平静,但那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张晓明感慨地说,为了这次拍摄,他提前查阅了大量资料,详细了解了各个抗战遗址的地点、历史背景以及最佳拍摄时间和角度等。他深知,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历史的致敬。
这些年,因工作原因,张晓明对数据和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他的摄影创作中。在拍摄过程中,他总是反复调整相机参数,力求捕捉到每一个抗战遗址最真实、最具历史感的画面。从残破的城墙到废弃的碉堡,从斑驳的弹痕到庄严的纪念碑,他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拍摄过程中,张晓明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遗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有的遗址由于年代久远,周边环境杂乱,给拍摄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有的遗址地址不详,没有准确位置等。遇到交通不便的情况,他就早早出发,一路摸索着前行;面对杂乱的环境,他耐心清理出拍摄空间,仔细调整拍摄角度。面对地址不详的遗址,他就多方打听。如在拍摄马家坟伏击战遗址时,他在地图上没有找到确切的位置,只好从当地的老人口中询问大致方位,然后再仔细搜寻。最终,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找到了马家坟伏击战遗址,并拍摄下了珍贵的画面。他坚信,这一路的奔波和辛苦,不只是在用相机记录,还能使伟大抗战精神在时光流转中薪火相传、永不消逝。
为了更加全面地记录正定县域内的抗战遗址,张晓明专程前往正定县国防教育广场,把其中有关革命遗址的展牌拍下来,以便在拍摄时参考。他还积极与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高文军沟通交流,对各个抗战遗址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拍摄过程中,他还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拍摄技巧,分享历史故事,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而努力。
经过不懈努力,张晓明先后拍摄了9处革命遗址。上个月底,他的数幅摄影作品在“正定县爱摄影”微信公众号上展出,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这些照片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看到留言,他甚是欣慰。
对于张晓明来说,这次拍摄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说,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正定的抗战历史,激励年轻一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除了摄影创作,近期,张晓明还参加了几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宣传活动。未来,他将继续用镜头捕捉时代发展的瞬间,借光影述说感人的故事。(正定县委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