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指南

辨证通络 避免心衰反复住院

2025年09月12日

  慢性心衰易反复发作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多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较高,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住院治疗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较长,虽经过药物等综合治疗,但仍然发作或者持续存在,常常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甚至有的出现恶化,此时即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常常会存在各种合并症,这也会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因此成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人群。

  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心血管医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提醒,若被诊断为心衰,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服用药物,并根据尿量适当调整利尿剂用量。若水肿加重,可能会使胃肠道和肾脏淤血,影响药物吸收及排尿量,导致反复住院,所以患者可在平时状态好、不水肿时称量体重,以此作为基础体重,如果3天内体重增长超过2公斤,说明体内可能存水了,可以适当增加利尿剂剂量,待尿量增多体重恢复后再减为维持量。与此同时,患者也要注意生活保健,如预防感冒,避免过度劳累和生气,大便不要太用力等。

  中西医结合“同治分消”

  要想更好地控制住心衰病情,避免或减少住院,往往离不开中西医结合治疗。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表示,慢性心衰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引起的心室重构有关,常规应用的西药对此治疗作用有限,但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则可提高治疗效果。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运用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从气分、血分、水分把握心衰发病病机演变规律,提出了“气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疗原则,制定了“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依据该理论治法而研制的通络中药在治疗心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实其不仅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肾脏血流量、利尿消肿,缓解患者的心慌气短、喘促、不能平卧、尿少、水肿的临床症状,达到治“标”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干预神经内分泌,使之不被过度激活,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防止心脏功能的进一步耗竭,让过分跳动的心平静下来,使患者的心慌、气短、喘促等症状得到改善或消除;经研究表明,通络中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减少室壁厚度,抑制心室重构,达到治“本”的目的,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衰程度,延缓心衰进程,避免病情的反复加重,预防心衰复发,减少西药副作用,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率。

  作为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与诊疗特色,在不断挖掘发展中医理论与用药经验的同时,也构建了现代化的心血管病诊断与介入治疗平台,创建心衰中心,从而走出了一条推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精品科室建设与发展的特色之路,心血管病科拥有一支硬件设施先进、技术力量强大、人才梯队合理的心脏介入诊疗团队,可熟练开展左束支区域起搏、脉冲电场消融等前沿技术,以及单腔/双腔起搏器、ICD和传导束起搏器植入手术和各种心律失常的三维射频消融手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现代化诊疗技术;对于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以及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多种心血管重大疾病,科室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治疗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针对病机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实现标本兼治。 魏欢欢/文

2025-09-12 3 3 燕赵老年报 content_218607.html 1 辨证通络 避免心衰反复住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