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明 通讯员 冯吉利
清晨六点的阳光洒满书桌,86岁的沈荣璋铺开宣纸,研好徽墨。笔锋落下,一笔一画如行云流水。一个多小时后,一幅气势磅礴、笔力遒劲的山水画便跃然纸上。作为石家庄市栾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像这样的创作他已坚持了20余年。他笑着说:“几十年的爱好了,一天不碰就手痒。”他的手指轻轻拂过纸面,眼神里充满对书画艺术的珍视。
沈荣璋,曾任栾城县(现为栾城区)常务副县长、县政协主席,1999年12月退休。刚退休时,他发现身边不少老年书画爱好者苦于没有交流平台,只能在家“闭门创作”。“书画艺术不能藏在家里,得让更多人看见、喜欢。”带着这份初心,2005年3月,他牵头成立了栾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以下简称老研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成立初期,仅有20多位老人加入。为了吸引会员,他骑着自行车,与各个单位的退休人员沟通,游说书画爱好者加入。有一次,他听说退休教师赵玉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但他为人低调不愿入会。沈荣璋便多次上门拜访,最终用真诚打动了他,使他成为老研会的骨干成员。
目前,老研会的会员已发展到200余人。沈荣璋自豪地说:“以前会员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现在有很多五六十岁的年轻会员,他们精力充沛、活力满满,让全区书画工作也充满了生机。”每周二、周四上午的活动日,老研会的书画室里总是墨香四溢。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分享学习经验。年逾古稀的任增法说:“我退休后总觉得生活空落落的,被沈会长引荐加入老研会后,认识了一群朋友,日子过得特别充实了。”
“弘扬传统书画文化,不能只在老年人圈子里打转。”这是沈荣璋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让书画艺术贴近生活,他每年都会组织栾城区老研会开展书画“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活动。每年春节前,他和会员们走进乡村、社区,免费为群众写春联;重阳节时,他们到敬老院义写,为老人们送去祝福;寒暑假期间,他引导大家开设公益书画班;开学季,他们有时还会走进中小学,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写字画画……
除了书画“六进”活动,沈荣璋还经常在重大节日策划书画展览。今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栾城区委老干部局、区老研会举办了网络书画展。他提前两个多月就开始筹备。从征集作品、筛选展品,到撰写前言、校阅展览文稿,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前几天,网络展览在微信公众号上刊登后,不少网友留言说退了休也要去学书画。对此,他欣慰地说:“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书画艺术,再累也值得。”
如今,虽已年近九旬,但沈荣璋仍然精力充沛。除了日常活动,他还坚持创作,作品多次在省、市书画比赛中获奖。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别干了,好好休息吧!”他却说:“只要能握住笔,我就会一直画下去,争取把书画艺术的火种传得更远。”在他的带动下,栾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