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掩窗,酣眠正浓时,忽被一阵悄然吹入的凉风冻醒。恍然惊觉:盛夏繁华竟已悄然消褪,浅秋的意味,正徐徐弥漫开来。
时光之轮从容地碾过春泥夏阳,一路上无声无息,便行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驿站——白露。
少时懵懂,对“白露”之名甚为不解。童年稚心,总对万物充满好奇与探求。我曾留意观察,白露节气一到,清晨田间的草木之上,就会缀满晶莹圆润的露珠。我常想,那些露珠分明澄澈透亮,却为何冠之以“白”?及至长大之后,方在书卷中寻得答案。原来,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之色为白,故称秋露为“白露”。
立秋虽为秋之始,但真正的秋意,却由白露点染分明。白露过后,凉意日深,寒生而露凝,昼夜温差增大。自此,天高云淡,让人真切体味到“天凉好个秋”的舒爽。
作家峻青曾在《秋色赋》中赞叹:“我喜爱这绚烂的秋色,它昭示着成熟、昌盛与繁荣,亦寓意着欢愉、富足与强盛。”白露时节,正是大地捧出礼物的良辰。华北有谚:“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此刻,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大豆、谷子、玉米、高粱纷纷垂下饱满的头颅,静待归仓;南瓜、冬瓜浑圆壮硕;枝头梨儿沉沉,苹果醉红了面颊,石榴绽开笑口;核桃似青玉摇枝,红枣若玛瑙成串,畦畦萝卜白菜青翠欲滴……每一种丰硕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引得秋虫在芬芳中彻夜鸣唱,仿佛应和着大地丰饶的盛大交响。
每当提及白露,最易令人心湖微澜的,莫过于《诗经·秦风·蒹葭》中那苍茫的咏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由遍野芦荻凝霜,遥想水畔伊人。白露,莫不是一滴凝结千秋诗意的时光清泪?
白露的清辉,更牵动诗人不尽的幽思。唐代诗人李白感其清寂:“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出自《玉阶怨》)白居易爱其娇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暮江吟》)而北宋的仲殊则青睐其爽净:“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出自《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让我们铭记这白露的清光,铭记那奔流不息的光阴长河,它映照秋水,亦洞穿世情人心。刘晓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