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其中养老服务机器人备受关注。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始开展养老服务机器人在日常生活辅助、失能照护等场景中的试点应用,应用情况如何呢?记者在多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
缓解老人孤独
在山东青岛的一家养老院,这个名为“康康”的机器人能陪老人聊天、讲笑话、播报天气,有时候还能帮老人“跑跑腿”,比如去护士站取药、递送报纸,或者提醒护理人员老人有需求。
住在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的胡玉玲老人表示,感觉很好,机器人缓解了她在养老院的寂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类情感陪伴型机器人在养老机构中应用比较广泛,比如陪老人聊天,提供天气预报、出门提醒等。
在江苏无锡,这个名为“大头阿亮”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跟老人聊天互动,还可以定时定点自动“查房”,提醒护工给老人翻身、喂药。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护理院副院长郭双海介绍,这款机器人配备了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还配备了患者定位,以及医务人员安全警报的装置。
助力失能老人健康监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情感陪伴型养老服务机器人主要服务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对于失能老人来说,养老服务机器人也已经在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方面试用推广。
在山东青岛一家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护理区,安装了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这个监测仪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监护机器人,能24小时实时追踪老人的心率、呼吸、血氧等指标,一旦数据异常,护士站的监测大屏就会立即发出警报。
“这样能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巡房次数,减少对老年人的打扰;夜间发生的异常情况,能第一时间了解到。”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国霁说。
记者在多家养老机构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具备生命体征监测、辅助移位等一定护理功能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应用于失能老人照护。
何时成为家中好帮手
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是国内最早进行保姆型护理机器人研究的团队之一,几年前他们就研究出了一款保姆型护理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类机器人大多只能完成取物品、移位等比较单一的动作。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张伟民表示,大家都希望机器人能做家务,去完成比较复杂的动作,但是纯从技术角度做这样一个机器人,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突破。
虽然保姆型护理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还需要时间,但目前很多科研机构、生产企业都在从不同的方向攻关。可以肯定的是,人类预期的机器人养老情景已是未来可期。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