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一
某天凌晨,家住四川省泸州市的退休老人方大爷在睡梦中被手机铃声吵醒,拿起一看,竟是银行发来的扣款信息,显示他通过微信扫码支付了6笔钱,每笔均为999元,且扣款信息还在不断发来。方大爷随即打开微信查看情况,却发现自己的微信被人异地登录,自己登上去也一直被挤下线,于是赶紧喊来儿子报警,并立即挂失银行卡,这才保住了卡里的16万元养老钱。
原来,一天前,方大爷被公园里“免费领礼品”的吆喝声吸引,于是排队领取。“工作人员”称,为推广某购物平台,扫码注册会员便可领取抽纸两包。
方大爷扫码后,发现注册过程十分繁琐,干脆就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帮忙操作。其间,对方以填写信息为由,索要了方大爷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并让方大爷进行了人脸识别。殊不知,这一番操作,方大爷的微信已被对方偷偷登录,并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扫码购买1000元以下商品无须输入密码,所以才会有了开头的情况。
案情简介二
除了盗刷微信余额外,还有很多扫码送礼品活动的“地推”(地面推广)人员受犯罪团伙雇佣,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摆摊设场,假借“帮助推广平台”的名义,利用群众的手机号为诈骗分子注册社交账号,或用其号码批量发送涉诈短信。近期,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公安局便查获一起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刘某(男,32岁)、徐某(女,40岁)在网上了解到“在各大网络平台注册新账号可以获取佣金”的信息,便开始在荣县老城区多个老年人聚集区摆摊设点,以送纸巾、面条、瓶装酒等生活用品的方式,诱骗老年人群体前来咨询领取。
当有老年人“上钩”时,两人则会主动上前指导甚至直接拿过手机“帮忙操作”,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实名注册各个平台的社交账号,再把账号信息发给上线,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截至今年3月,刘某、徐某采用上述方式非法获利达数万元。
警方介绍了三种常见的以“地推”形式行骗的现象,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当心。
扫码送礼品。“地推”人员在街边以“扫码送礼”的形式吸引路人,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个小礼品。实则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
“开业大酬宾”领红包。“地推”人员以店铺新开业为由,用红包做诱饵,甚至主动帮忙操作手机,但其目的也是利用群众的手机号注册社交账号或发送涉诈短信。
协助开通政务服务。“地推”人员会选择较偏远的乡镇,通过伪造代理公文,称为群众开通电子政务服务,但实际上是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这种活动形式留守老人最易中招。
随意把手机交给他人危害大,不仅自身有财产受损的风险,还极易被利用成为犯罪帮凶。提醒老年朋友,不要掉进骗子的陷阱!据《辽宁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