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我和姐姐、弟弟在村里上小学。由于贪玩,我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佳。父亲虽然心里着急,却没有对我们打骂。父亲读过私塾,算是文化人,他针对我们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推到第二天的情况,用毛笔写下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贴在门板上。“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父亲一字一句地教我们背诵,牢记古人的教诲。
此后,我们姐弟三人经常在灯下熬夜写作业,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绝不能推到明天。由于作业完成得好,我和姐姐、弟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姐姐先于我们考进县中学,我和弟弟也紧随其后。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因为父亲的谆谆教导外,贴在门板上的《明日歌》功不可没。
转眼间,我成家立业,有了一儿两女。儿女们到了求学的年龄时,我像父亲那样,也写下《明日歌》贴在门上,和他们一起朗诵:“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儿女们的朗诵声铿锵有力,他们牢牢记住了天道酬勤的道理。他们珍惜时间,勤奋努力,都已学有所成,一人任教,两人从事医疗工作。
儿女们各自成家后,他们的孩子逐渐长大,居住环境也相继改善,全都住进了楼房。被我家视为传家宝的《明日歌》,没有再贴在门上,而是用打印机清晰地打印出来,孙子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前,外孙将它置于写字台的显著位置。如今,外孙就读于复旦大学,孙子考进了军校,虽然他们所学专业不同,但共同的是,他们都能熟练背诵《明日歌》。
韩克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