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宋代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描述了端午时节的诸多习俗,虎符缠臂、门前艾草、菖蒲之剑、风筝飘飞、饮雄黄酒、吟诗吊屈原等等,赛龙舟是最热闹的一项活动,历来深受人们欢迎。传世的各种器物上,往往也有一些展现昔日端午节锣鼓喧天、群舟竞渡热闹场景的画面,其中各种以龙舟为造型的瓷器更是独具特色。
图示是一件晚清楼阁人物反瓷龙舟摆件。龙身为船舱,龙首高昂,龙目炯炯。龙须随风舞动,似可听闻响彻云霄的龙吟。龙腹自下而上,由大渐小,楼阁略呈长方形,盘龙柱,花窗格、玉砌雕栏,四角有向上反翘的飞檐。一楼空间开阔,八仙中的蓝采和、铁拐李在船头凝望。透过两侧装饰精美的帷幔,隐隐可见内有一张酒桌,吕洞宾和张国老对饮正欢。卷曲的龙尾上,有一只面目狰狞的巡海夜叉正在值守。韩湘子站立一旁,手持玉笛,似乎在观赏远处海天一色的景象。
二楼露台上,福禄寿三星神态各异,相谈甚欢。曹国舅独立楼阁一侧,衣袖随风飘飞。船身周遭布满龙鳞,白云生处,浪花朵朵,尽显驾云行海、云随龙舞的动感。整件龙舟,造型精美,工艺兼具模制、堆塑、手捏、刀刻等多种技法。楼阁大小错落,浑然一体,规整中透着神秘感,大有“人为之妙,有似天成”的雅趣。
反瓷,又名“生瓷”,是一种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生烧的瓷器。反瓷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时期的景德镇窑,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盛行,以烧造文房用具为主。反瓷胎土选用高岭土制成,因含有多量石英和云母,胎质细密,有滑腻感,色泽类玉似雪,相比传统白瓷,更具天然野趣,深受名人雅士追捧。
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灵兽,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件反瓷龙舟摆件选用传说中的仙界人物题材,八仙在中国家喻户晓,寓意深远。福禄寿是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
朱卫东/文







